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影响摩托车行业发展4大“痼疾”依然存在

2007/7/7 20:57:00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国,随着近年国内城市对摩托车市场的逐一禁限,摩托车大量销往国外。为遏制日益扩张的出口规模,规范出口秩序,去年3月1日起,国家5部委对摩托车产品实行回归理性、较为严格的出口资质管理,同时,明确有关处罚规定,对出口企业进行实时动态监管。新政实施以来,深圳口岸摩托车出口速度有所放缓,据海关统计,1-4月,摩托车出口22.4万辆,价值8418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11.2%和15.1%,同比增幅快速下滑4.9个和81.7个百分点,但出口秩序好转迹象明显,具体表现特征如下:

一、结构优化,大排量车型出口快速增长。1-4月,深圳口岸排量在100cc 和125cc之间的摩托车出口12万辆,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占出口总量的53.4%;排量在100cc 和125cc之间的摩托车出口1.4万辆,下降12.5%。同时,排量大于125cc的摩托车出口翻番,达7.9万辆,占35.2%,高出上年同期16.2个百分点。

二、企业减少,不具出口规模的小企业迅速出局。1-4月,深圳口岸具有摩托车出口记录企业比上年同期减少20家,为78家,其中,出口数量低于1000辆的小型企业由上年同期的75家减至47家,占全部出口企业数量比重相应降低16.2个百分点,为60.3%。

三、市场分散,多元化战略初见成效。1-4月,深圳口岸摩托车出口涉及101个国家和地区,较上年同期净增21个。以上新增市场合计出口8471辆,而上年同期对新增市场的出口仅5737辆。

新政实施对规范出口秩序、提高企业效益和促进行业发展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影响行业发展的“痼疾”仍然存在:

一是,主导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尽管我国摩托车工业取得长足发展,但仍未摆脱仿制的模式,品牌意识不强,技术开发水平有限,缺乏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企业仍在追求出口规模增长的短期效益。不具备出口资质的小企业淘汰出局后,填充其缺失市场份额的优强品牌尚未发展成熟。

二是,欧美市场开拓尚属起步阶段。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摩托车市场需求指向大排量、个性化、经济效益好的车型,利润空间广阔,据悉,国内部分企业近7成的外销利润都来自欧美发达国家,比东南亚等传统市场高出近半比重;而现阶段,我国摩托车出口量仍集中于中小排量车型,面向购买能力有限的发展中国家消费者,海关数据显示,1-4月,对尼日利亚、委内瑞拉和多哥等传统市场分别出口6.8万辆、4万辆、1.6万辆,增长30.8%、98.8%和18.6%,3者合计占出口总量的55.4%。

三是,面临部分传统市场进口抵制。由于发展中国家本身工业基础薄弱,摩托车生产集中在低端环节,与我国出口特征同质,因此,短期内的大量出口,易招致国外的反倾销制裁。去年8、9月,土耳其和阿根廷以损害本国产业发展为由,相继对我国出口摩托车设限,受此影响,今年1-4月,深圳口岸对上述两国出口分别下降了63.5%和53.3%。

四是,原材料上涨摊薄企业利润。近年持续扩张的摩托车产能,无法在国内、外两个市场内迅速消化,短期难以摆脱低价竞销局面,海关数据显示,1-4月,深圳口岸摩托车出口形势有所好转,但商品价格指数仍下降7.9%。加之同期不断上涨的生产资料价格,继续摊薄原本较低的行业利润。

对此,建议: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加快企业整合步伐,做大做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二是加大对相关企业的科技创新投入,加快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针对不断苛刻的国际标准法规实施前瞻性技术储备,开发低油耗环保车;三是建立出口监测预警机制,警惕国外利用各种借口对我国出口摩托车实施限制,同时,引导企业积极应对,争取自身权益得到充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