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台湾BMW S1000XR 最速开箱

2015/6/7 5:09:00

去年米兰车展正式亮相的BMWS 1000XR将于2015年底正式进入中国,相信众多车友一定对这款多功能座驾异常期待,近日台湾的BMW Motorrad授权经销商汎德发布了XR在台湾的最速开箱记录,正在观望的你还不来先睹为快。
多功能车一直以来占据 BMW 重机不小的销售数量,水平对卧引擎特性优良,但部分车友更喜好直列四缸引擎所带来美妙的声浪,S1000 车系在 S1000RR / HP4 与 S1000R 三款车后,最新使用此颗引擎的车款,就是这台于去年米兰车展发表,今年即将正式上市的 S1000XR 囉!BMW 台湾汎德也维持以往的快速进口速度,在收到消息后,小恶魔立即前往 BMW 装配厂,亲眼目睹并记录下 S1000XR 首次开箱的过程。


BMW S1000XR 使用源自于 S1000RR / HP4 / S1000R 车系的直列四缸水冷引擎,动力方面维持与 S1000R 相同较好操控的 160hp @ 11000rpm 与 112Nm @ 9250rpm,以多功能车而言,这样的动力数据在马力上甚至比 R1200GS LC 大上许多,简直就是有着多功能车大倾角以及操控轻巧的跑车;全车一样可以选配众多电子配备版本或者是电子配备较少的标准版本,但都是标配可关闭的 BMW Motorrad Race ABS,增加安全性;在车体几何设计上,BMW 也重新设计骑士三角,变为多功能车的驾驭风格,前后座座位高度也因为前后悬吊行程的增长而提高;接着就来看在 BMW 内部的开箱照片与介绍吧!

BMW Motorrad S1000XR 台湾首度开箱!

原厂包装好大的纸箱啊!上方清楚印着从柏林直送汎德内湖的货运单,而且是空运新鲜直送,为了就是让台湾的车友们能够第一时间拥有心目中梦想的车款啊!


经理们迫不急待,早已准备好开箱必备工具‘美工刀’准备划破所有的封箱胶代与綑绑带啦!


将所有綑绑胶带移除后,上方盖子就可以挪开,塑胶袋内的车款就是今日开箱的重点 S1000XR,至于是什么颜色的,虽然外箱上有标示,不过请继续看下去吧!

在 BMW 经理快速的动作下,塑胶包装袋也已经就位,准备正式揭露 S1000XR 的真面目!


伴随塑胶袋的收折声,S1000XR 正式在台湾首次公开亮相,开箱的这台车是白色车,不过另外同时也有引进红色版本,不论是白色或者红色都是美车一台啊!


在箱子上方会有一张清单,清楚标示出这台 S1000XR 选有哪些配备,由于部分配备都是属于出厂即安装完成,因此并无法于日后加装;这台车依照清单看来,就是本次引进的版本,配有动态 ESA与 DTC,当然也有 GPS 架以及后箱架等,最后方则是可以看到台湾专属的代码 750,代表这台车是属于台湾的车款。


车辆虽然在运送全程都有塑胶袋包装,但难免还是会有一些落尘,为了避免拆箱时伤及车体,因此在塑胶袋拆下来前,会使用空气喷枪将车辆先稍做喷气,将灰尘吹走。


因为 S1000XR 的车辆高度较高,在运送途中为了让车辆能够放进运送箱子内,仪表板在箱内是采平放,等到待会要组装时才会拆下,重新组装在支架上。

接着将箱子本身准备完全移除,每台 S1000XR 在包装时都是采用类似包装,木头的框架与塑胶袋包复下,包装材料能够更环保也更轻盈,对于空运而言这是非常重要的重点。

将箱子完全移除后,在地面静静立着的正是 S1000XR,顿时有种空气已经凝结的感觉。

最后将塑胶袋挪下,S1000XR 正式出现在台湾啦!

有着 S1000 系列家族的大灯,双灯分离式设计以及中央进气口划分,都与 S1000 系列家族相同,不过 S1000XR 的大灯比起 S1000RR 或者 S1000R 来得更对称一些,比较没有那么明显的大小眼感觉。

侧面的 S1000XR 字样,S1000 字样与之前的 S1000RR 或者 S1000R 都相同,但下方的 XR 则是比较新款的设计,但还是与 S1000 家族非常接近。

原厂为了方便运送,多功能车的把手较高关系,所以在运送时是将把手向下调整的,因此必须由当地贩售经销商进行把手重新校正位置的工作,首先要将把手上盖先转松。

把手管上原厂都有贴心的标示 T 字,用途是让安装人员能够轻松将把手角度与位置调整到原厂所规范的位置内,所以将第二张图的红圈 T 字调整完成后,就可以将把手上盖锁紧。


把手上盖透过扭力扳手将其锁紧,确保把手盖的扭力值符合原厂规范,不会过于松动或者太紧迫。

在把手角度固定完成后,就以一个妥善的施力点可以将车身牵出木制框架,因此在这时候就可以将车辆的固定绑带等解开。

接着将 S1000XR 正式牵离木制框架,正式踏上连柏油路地形都非常多样化的台湾啦!

S1000XR,欢迎来到台湾!多功能车的悬吊特性相信更能够带来舒适的骑乘体验;由于在运送过程的包装大小问题,以及部分组件在牵出框架时容易受到损 害,许多配件都是交由经销据点进行组装,如图中这台 S1000XR 牵出框架后,还需要另外安装下导流、后挡水板、仪表板/风镜支架及后照镜等。

这就是这台刚开箱的 S1000XR 所需要另外安装配件部分,从上排左侧开始算起,分别是引擎下导流、后挡水板、仪表板/风镜支架、后照镜组、螺丝包、GPS支架以及特殊动力模式开启钥匙。

由于车辆许多配件要另外安装,螺丝包内的螺丝大多混杂在一起,因此需要参考原厂的安装说明后,将螺丝以及风镜锁点橡胶垫片进行分类,以方便后续的安装程序。

螺丝分类完成后,接着就将车辆上的布质保护胶带移除,准备进行配件的组装。

先将坐垫打开后,将位于坐垫下方的电瓶端子锁上,并测试车辆的基本电系是否正常;比较不一样的是本来 S1000R 采用 12V/9Ah 的电瓶,在 S100XR 上反而采用电容量较小的 12V/8Ah,可能是为了车体配重或者空间考量,不过重机常骑对身体好也对电瓶好,三不五时就骑出去晃一下替电瓶充个电吧!

引擎的左右下导流先进行组装后,再把这个总成挪至车上安装,不过也可以从这张图注意到,S1000XR 的引擎散热方式与 S1000R / S1000RR 相同,都是大面积的水冷排加上下方油冷排设计,高功率输出引擎需要良好的散热效果,这点是无庸置疑的。

后挡水板也是需要另外组装上车的,不过后挡水板不再兼牌照架,相信对挡水板的耐用性能上会有所提升,另外依照原厂篓空的牌照架设计,若不装挡水板,骑乘经过水坑时可能会上演"湿背秀",所以为了自己的衣服好...还是别拆了吧

还记得刚刚在车上安装角度很奇妙的仪表板吗?原厂是为了确保运送时仪表板不会敲到外箱与支架,特别将仪表板横放在车辆,在正式安装时,则要将仪表板先拆下,装上刚刚的仪表板/风镜支架,才能安装回车上,所以在这边就先将仪表板拆下等待组装。


这则是目前标配的 GPS 支架组,可以选配安装原厂的 Navigation 5 或者选择 Garmin 的 Zumo 660,并且可以完整对应左把手的导航控制滚轮。

原厂导航支架在风镜支架上也有直接对应锁点,因此在组装风镜支架时,要先组装导航支架才行。

将仪表板也锁上风镜支架后,仪表板正式的安装角度也呈现出来,这样的角度对于骑士在骑乘时的观看方便性也有所加分。

从前方看风镜支架,风镜支架本身有四颗锁点,并且支架为上下两段可快速调整,让风镜以不同角度对应不同体型以及骑乘风格的骑士们。

固定完风镜支架后,也要将风镜支架旁边的饰板锁上,这样就算完成风镜支架的安装!

与刚刚的图片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风镜支架角度明显上扬许多,这就是另一段角度,未来若有实车可以进行评测时,也将会比较两个角度照片,让大家能够了解风镜角度的差异性。

转眼间经理就将风镜安装于风镜支架上,风镜目前为透明材质,与当初在米兰车展时展出的墨片不太相同。

最后安装后照镜与螺牙部分,S1000XR 的开箱组装就算完成!


BMW Motorrad S1000XR 2015 简单介绍


BMW S1000XR 源自于 S1000RR / S1000R 车款,在引擎输出与 S1000R相同的情况下,不论动力模式或者引擎管理方面都蛮接近的,但多功能车的高悬吊特性,相信应该会有不同于 S1000R战斗般的街跑操控感,而是更灵活轻巧的骑乘舒适度,虽然现在我们不能进行试驾,但车辆外观方面,相信应该引起更多人的兴趣,接着就来看看简单的车辆介绍吧!

车辆的左侧与右侧,可以看得出来 S1000XR 不论是车高或者车体设计都是以多功能车做为设计主轴,整体造型在线条上非常锐利,排气管不同于 S1000RR / S1000R 上扬的尾段,S1000XR 排气管设计反倒比较水平,废气排放也不会这么直接往后方车辆喷!

车头与车尾部分,车头可以看得出来灯具大小虽然比较对称一些,但仔细观察还是不难发现,车辆右侧大灯还是比左侧大灯大上许多,BMW 的不对称大灯还是像车厂的基因般设计于 S1000XR 上;车尾部分则充满机械感,与 R1200GS LC 非常类似的尾灯组,加上肌肉感充足的车尾线条,与车头部分锐利的线条有着冲突之美,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所知道的消息,台湾上市 S1000XR 将标准配备 LED 方向灯组与后箱架及侧箱支架等,也就是目前文中红色这台车的配置。


S1000XR 整体配置不论在造型上或者性能上,都是多功能车更新思维与创举,前端车头锐利,中间与车尾肌肉感充足,前后轮搭配更是多功能车少见的前后同样 17 吋配置轮组,而且原厂配胎在这台车上更是为了街跑车设计的 Bridgestone BATTLAX T30系列,不难猜测 BMW 是打算将街跑车与多功能车中间再划分出一个全新属性。

侧面车壳上的 S1000XR 字样,X 的字体左半边有种像是箭头,感觉有种充满冲刺的动感呢!

大灯下方的塑料部分,有种与被称为大鸟的 R1200GS 车系呼应的感觉,延伸出的部分应该也是可以称为是 S1000XR 的鸟嘴,但小编个人觉得这部分比起鸟嘴更有着划龙点睛效果。

两段可调整高度风镜,目前在配置上台湾汎德将会搭配此种透明风镜销售,未来是否会有短风镜或者燻黑风镜等可供选择,还要等上市之后才会有答案。

前轮配置 Brembo 双辐射对向四活塞卡钳,加上 Brembo 320mm 浮动碟盘,提供前轮稳定的制动能力,近期新款 BMW 车系大多搭载此种煞车系统配置,不过可以看到前轮挡土板非常短,建议日后车主还是要加装水箱与油冷排保护网,避免被前轮卷起的碎石头敲歪散热片。

引擎部分与 S1000R 在外观上几乎如出一辙,但为了多功能车的车体特性,车台则是大幅度变动,上脊位置明显提高许多,不知道这样的设计是否连带会将重心也提高呢?

台湾汎德进口的 S1000XR 标准配备 DDC ( Dynamic Damping Control – 动态组尼控制 ),能将车辆的阻尼特性依照油门、车辆行驶动态等直接透过电脑进行控制,比起以往用螺丝起子转动格数来得更快更精准。

左把手部分,S1000XR 配有定速开关 ( 最上方 )、警示灯开关、仪表板功能切换按钮 ( TRIP / INFO )、ABS 关闭 / ASC 关闭 / Dynamic ESA 电子悬吊预载调整、方向灯开关、喇叭按钮与把手左边的导航系统用快速转盘。

仪表板则是采用与 S1000R 相同转速域以及红线区设计,仅有中央字样改为 S1000XR 而已。

预计为台湾标准配备的 GPS 支架组,上方可以安装 BMW Navigation 5 或是台湾 Garmin 的 Zumo 660,两款都可以由左边把手的导航系统用快速转盘操控。

右边把手则比较简单一些,从上到下分别是加温手把开关、三段/四段动力输出模式调整、引擎运转/熄火/电启动按钮,动力模式为何会说是三段或四段可调,是 因为 S1000XR 与 S1000 系列家族相同,只要将购车随附的红色芯片插入车上专属端子,即可将 Dynamic Pro 模式解锁,此模式将动力完全解放,并降低电子系统控制,限定于封闭赛道使用,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不建议将红色芯片插著不拔。

油箱为了符合多功能车的长途旅行特性,特别将油箱从 17 公升增大至 20 公升,提升单桶汽油的续航力;油箱造型也呼应前方车体设计,充满肌肉感,两端倒车时容易接触地面的地方也采用塑料磨擦块代替。

加油盖周围也采用硬的塑料饰盖,增添肌肉感外,若使用油箱包之类的物品时,也较不容易磨擦到油箱本体造成光泽减低等情况。

S1000XR 坐垫部分看似前后分离坐垫,但实际上是属于一体式坐垫,只是分两块包复,座高多功能车较少见的 840mm 高,比起 R1200GS 低上一些些,但还是属于只能单脚着地的高度,不过多功能车本来设计大多都是以单脚着地为主,刻意要双脚着地反而会不舒适。

车尾后扶手在台湾标准配备改为后行李箱架,行李箱架为铝合金材质,因此在抓握手感上还不错,同时整个后扶手也经过设计,没有什么地方会让骑士在进行中柱架车时不好抓握,设计得算很贴心。

后尾灯组采用全 LED 透明尾灯组,方向灯在台湾配置则是使用 LED 方向灯,这组尾灯设计有点类似 R1200GS LC 之类的车款,从尾壳上分离出来,让越野的视觉感受能够多一些。

后方向灯采用 LED 发光二极管方向灯,目前台湾标准配备预计就是采用 LED 前后方向灯组,所以没有特殊需求下,就不需要另外再花钱进行改装。

另外这也是台湾标准配备的左右侧箱吊架组,方便未来若添购左右行李箱的车主使用。

车辆右侧煞车踏板部分,造型较 S1000RR / S1000R 改变许多,踩踏位置上的橡胶垫可以拆下,金属齿痕与越野车靴搭配使用下会更不容易滑动。

S1000XR 标准配备中柱,但中柱重量颇重,为了让车辆在行驶时中柱不会因路面晃动而意外落下,S1000XR 中柱使用双弹簧拉紧,增加安全性。

后轮摇臂与悬吊行程为了应付多功能车车系会行走较为险恶的道路,在摇臂除了造型改变外,悬吊型成也有所增长,不过相对也将轴距加长至 1548mm,在骑乘时应该也需要花些时间适应。

后轮轮胎规格为 190/55 ZR17,这个规格与 S1000R 完全相同,所以在轮胎选择上会有更多性能胎种可以使用,S1000XR 的后轮制动规格比较大一些,使用 BMW 商标的单向双活塞卡钳,搭配 265mm 的固定碟盘,在后轮煞车制动性能上应该会有不错的表现。

S1000XR 的排气管角度明显比 S1000RR 系列下修许多,管口也变为比较接近四方型的出口,实际运转声浪还等未来做详细报导时再另行录制。

左边的换档杆部分,目前预计台湾上市车辆都将会标准配备快排系统,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进档是不需要操作离合器,直接勾入就可以完成进档并再度加速。

今天也简单先做个开箱报导,以后这台车也会有更进一步的详细介绍,敬请大家期待。

结语


S1000 车系至今,从第一代仿赛系列 S1000RR,后来又延伸出接近工厂赛车等级的 HP4 以及街跑版的 S1000R,对于这些车款相信许多人都是过目不忘,但当这种车型与多功能车造型擦出火花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会是怎么样的一个光景,BMW S1000XR 正是这道火花所产生出的结晶,虽然将直列四缸这种暴力引擎放入多功能车上可能会让人摸不着头绪,但小编感觉比起 R1200GS 更硬汉的外观,S1000XR 则是在都市之中也能轻松享受多功能车外观与长悬吊性能的全新车款,而当 S1000R / S1000XR / S1000RR 摆在一起时,不知道各位心中会如何做选择呢?

2015 BMW Motorrad S1000XR 规格表:


引擎:水冷/油冷直列四汽缸四行程四钛合金气门双凸轮轴引擎
缸径x行程:80mm x 49.7mm
排气量:999 c.c.
最大马力:160hp / 118kW @ 11000rpm
最大扭力:112Nm @ 9250rpm
压缩比:12.0 : 1
供油系统:全电子喷射系统
污染控制:闭回路三元触媒转化器
极速:超过 200km/h
以90km/h行驶时每百公里耗油量:5.4L
以 120km/h 行驶时每百公里耗油量:5.8L
汽油种类:95~98无铅汽油
发电机功率:486W
电池形式:12V / 8Ah 免保养电池
离合器:多片湿式滑动式离合器
变速箱:六速国际档
传动方式:链条传动,前齿17T,后齿45T
车台:铝合金横梁式环抱车台
前避震:46mm 潜望式倒立前叉,压缩及回弹可调
后避震:铝合金多连杆摇臂,单枪中置压缩及回弹可调
避震行程:前150mm,后140mm
轴距:1548mm
后倾:117mm
龙头转向角度:64.5度
轮框:铝合金铸造轮框
前轮尺寸:120/70 ZR 17
后轮尺寸:190/55 ZR 17
前轮煞车:双对向四活塞辐射卡钳,碟盘直径 320mm
后轮煞车:单向单活塞浮动卡钳,碟盘直径 265mm
防锁死煞车:BMW Motorrad Race ABS 整合式系统,可关闭
长度x宽度x高度:2183mm x 940mm x 1408mm
座高:840mm
脚底包复距:1894mm
装备重量:228kg
乘载总重:434kg
乘载重:206kg
油箱总容量:20L
备用油容量:4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