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摩旅群体在摩托车迷圈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无数摩旅爱好者行走在路上,收获着风景,享受着旅行的快乐。但是,并不是每次旅行都能带来快乐,摩旅的路上不只有风景,更隐藏着危险,而导致危险发生的根源,许多时候来自车手自身……
本期特别策划,我们将针对摩旅路上的危险,结合车手自身情况,推出最大限度避免伤害的应对措施。我们的重点工作是增加你的恶劣路面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提升你的长途驾驶综合实力。
摩旅与“木桶”
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著名的木桶理论同样适用于摩旅,你能否安全完成摩旅,取决于你的技术短板。许多出事的摩旅爱好者都是在恶劣路况上被扎中了“软肋”,良好路面上的事故则多源于麻痹大意或另一方的突然加害,与车技的优劣干系不大。譬如多年前一位著名的摩旅人在西行途中,平坦的大道上突然出现没有明显有效提示的施工区,导致车毁人亡。这种情况,再好的技术也是枉然,最大的安全保障则是速度慢一些,为突发情况的出现留出足够的应对时间,所谓“应对”,也只是制动减速。
行在平坦的大道上,在能够达到的安全速度下再略低些,遇到能见度差的路口时提前减速并做好制动准备,就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安全。但是,复杂路况上的突发情况往往是猝不及防的,那时的唯一补救方式就是本能反应,平时技术的积累则会决定着你的反应是否正确。2006年5月底,笔者(与一老友结伴)第一次驾车进藏,在经过芒康境内一座藏族村落时,被一只凶狠的藏狗追得屁滚尿流,在坑洼的破路上大油门逃窜。当时,在逃出村时遇到一道当地村民用土石堆积的逼来往车辆减速的高坎,根本无法躲避,只能硬着头皮冲上去,我那辆装满行李的铃木复古车就这样两轮腾空飞了出去……结果当然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