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磨膝”这件事情,一直都是许多刚入门,或是想进阶技术摩友所向往的骑乘姿势,但你知道为什么会有「过弯磨膝」这样子的姿势以及这种骑乘方法所带来的影响吗?

肯尼王的引领风骚
骑乘姿势的革命性改变,通常都会具备某些关键因素,例如电控科技、赛车车架、悬吊、车体外型、坐姿以及轮胎抓地力的改变,而调整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要在当前的硬件设备上用自身姿势的调整改变,来达到更快的单圈速度而生。
历史轨迹:这种「过弯磨膝」技巧是来自于传奇车手「肯尼王」Kenny Roberts,但其实并不准确,外媒曾经针对这件历史做过还原,当时Kenny Roberts本人将这项技术的来源归功于1970年代的YAMAHA车手Jarno Saarinen,在安大略省赛车场中,Kenny Roberts表示自己对于弯中的处理上相当棘手,每次过弯都感觉在摔车边缘,直到他看见了Jarno Saarinen在过弯时以近乎跪在地上的姿势过弯,Kenny Roberts 模仿之后发现用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通过高速弯时的不稳定感受。
我们可以说Jarno Saarinen可能是这项技术的鼻祖,但真正将磨膝发扬光大的肯定是「肯尼王」Kenny Roberts莫属,而在当时并没有所谓膝盖滑块的保护装置,所以在70至80年代的赛事中,即便车手膝盖相当接近地面,但也还不至于触地,但80年代后期这项风气已经被带起,骑行装备也逐渐发展出在膝盖上加上保护滑块的想法。

磨膝的用意
骑乘姿势的改变最终目的都是取决于「能在赛道上更快」而生,而车手在弯中磨膝的主要目的有几个:
一、测量极限倾角:许多赛车手利用重心转移向内侧,并伸出膝盖来探测车辆倾倒的角度与轮胎抓地力的极限。
二、保持入弯节奏:由于膝盖接触地面的时机在入弯后期,许多车手利用动作的连续性来记忆进弯参考点,藉以保持进出弯道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