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车评测

川崎Z900 VS 雅马哈MT-09的公路之战

2018/8/27 4:35:00

当MT-09三缸的扭力奔放, 吸引大家目光的同时, Z800已然悄悄升级改款,以其一脉相传的直列四缸迎战,满载电控科技对应赤手空拳的挑战下,是否能应验“电控时代全面主宰”的预言?


川崎 Z900


褪去盔甲的川崎 Z系新型态性能街


拥有高性能的动力,一向是骑士所期待的目标,尤其在大众车款领域里,能够有轻松骑姿,又能同享运动车款的高性能,是令骑士过瘾的重点组合。现实生活中,以高性能仿赛车的引擎为基础,搭载都市街车的骨架,产出这类的「性能NK街车」,川崎是日系四大机车厂发展最晚的,但是在车辆创新上却不落后。


自2003年起,新时代当家性能街车问世,由Z1000开启了日系公升级性能街车的序章,动力基础来自当家旗舰仿赛ZX-9R的并列四缸,经过修饰与重新调校之下,最大动力可发挥至125hp,虽然相较于仿赛车款的动力有所封印,但考虑到实际街道上的骑乘需求,还是略作调整后为最佳的设定。


川崎一直在街车的Z系列上改革研发


排气量、动力不断进化


很多国家有摩托车驾照考取制度的限制,不同排量的产品也有其需求人群,市场对750排量的需求,使得川崎在2004年便推出了Z750。


Z750的排气量与动力虽然骤减,但其动力基础却是由Z1000下放修改而来。也就是说,Z750也是流着当初旗舰仿赛ZX-9R的相同血脉,有仿赛基因,一代的Z750也还有110hp的强劲动力。


经过9年的淬炼,Z750首先率众发布排量升级大改款计划,拥有全新设计的车架,引擎的冲程仍维持ZX-9R的50.9mm,排量由748cc略升至804cc,正式升为Z800,最大动力则微幅提升了3hp,后齿盘由43齿增为45齿,大大提升了低中速域的加速能力,同样由KYB制造的41mm前倒叉,也增设了回弹与预载可调的设计,对于前轮悬吊的掌控度有明显提升,整体的操控性也有相当进化,受到摩友一致性的肯定,成为了热门的中级距性能街车。


Z家族造型延续 电控系统独缺


2016年米兰车展中,Z800已然再度升级,排量为948cc,并更名为Z900,而现行的Z800也将走入历史。全新设计的造型,其基因传承自Z1000「凄SUGOMI」特别版,而「凄SUGOMI」所代表「孤傲、冷冽」的字义,来诠释Z900的独特性格。


同样在翘尾沉头的造型架构下,Z900拥有近似Z1000的侵略性线条,细看其各部位,却融合了来自Z800的特征,如头灯造型,虽然仍为传统卤素灯组形式,但在形似「蜘蛛人」眼罩的外观下,灯具下缘向前延伸,带有些空气力学的意味,也勾勒出源自Z800却更胜于Z800的造型传承。


仪表盘也是全新设计,更集中的单体式界面规划,以半圆形为外观主体,循环状边际的是指针式转速表,正中央为TFT液晶显示屏,由挡位与时速显示堆迭而起,下排则为油量表、里程与电子时钟。


左右两侧则辅以灯号,显示各项基本功能组成,灯号区与液晶显示屏间,则以类碳纤维灯格栅点缀,竞技风格十分浓厚。


尾灯采用LED灯具,更特别的是LED灯群以「Z字排列,远看即能清楚地辨识,颇具独特的个性。


Z系列一脉相传极有特色的头灯


车体尺码微调 街车设定更易于驾控


Z900内外均为全新设计,同时取消了Z800时期主车架上的辅助拉杆设计,以及旧有的上弓式钢管车架形式,也改为全新高张力编织式钢管车架,褪去盔甲的NINJA Z系新型态性能街车整体车重较Z800减轻了19kg,达成了较高的车身轻量化目标。


车身尺码也进行了微调,但最终呈现的却是大不同的骑乘调性,前轮的前倾角由24度增为25度,左右的舵角由31度调整至33度后,回转半径已能明显的缩小,在狭小的地形中转向更加灵活。


最令人关注的座高配置,Z900在提高街道骑乘的实用性下,由之前的834mm下降至795mm,相信多数的东方身材骑士,能更容易亲近Z900。另外,轴距较Z800略增5mm,在高速行驶的稳定性将更为显著。在辅助性的操控系统上,除了ABS系统之外,A&S滑动式离合器也列为标配,对于急退挡的操控有一定的帮助。


Z900采用全新高张力编织式钢管车架

 

回归骑乘原始本质 引擎动力提升


论及引擎科技,Z900依旧承袭过往,以Z1000为其基础而另作修改,虽然排量更趋接近,但其出力特性却更类似Z800,在低中速域中出力更为线性,以求更为顺畅的油门操控,而非Z1000在此速域中的狂暴取向。也因街车化的动力调校,使得驾驭Z900的骑乘门槛将更为普及。对照竞争对手MT-09的引擎科技,三段动力模式与标配快速换挡系统,似乎让Z900相形见绌。


但Z900在引擎内部的规划,则沿袭Z1000的制造工艺,气缸本体虽为铸造铝合金设计,不过其刚性与轻量化程度则媲美锻造品质,引擎转速的反应更为轻盈灵活,对应后轮增加的扭力输出有相呼应的表现。


川崎也曾言明:相同引擎基础下的另一运动旅行车NINJA 1000(Z1000SX),其电控配备便毫不逊色,主因在于原厂对Z900的定位,是为了还原骑乘上的原始乐趣,同时也是产品区隔的最大特征。经过调校下,Z900的最大输出动力仍可达到125hp,较原有Z800的113hp 还是有升级。


 Z900拥有125匹马力



雅马哈 MT-09


MT-09 电控、滑离、悬吊升级 重塑街车新型态


早在2005年,雅马哈所推出的MT-01,1670cc大排量V型双缸引擎,为扭力大师的初代始祖。之后雅马哈于2006年,再推出由意大利雅马哈所设计,搭载单缸660cc引擎,承接MT-01风格,并结合滑胎、咖啡和复古三大元素的MT 03。这两款分别于2005年与2006年推出的MT车系,可说是第一代的MT家族。



MT家族新成员


实际上,在初代MT-03发表后,便有传言指出雅马哈将在2007年推出850cc的第三款MT车系,当时代号为MT-0S,不过这一等就是7年。在7年后的2013年,有别以往新车皆在主要的国际车展上发表的惯例,欧洲雅马哈官网突然出现了名为MT-09的新车型,与先前MT车系明显不同的操作策略,从暗夜主题切入,并正式于2014年发售。


改为双灯鱼眼设计的头灯的新款MT-09


MT-09可说是雅马哈新的尝试,以欧洲为主的市场来说,是第二代的MT家族元老(北美将其列为FZ家族而非MT家族),随着MT-09的推出,奠定了整个车系MASTER OF TORQUE(译:热血与科幻)的强烈印象。


第一代中的MT-03也在2014年成为末代车款,MT-09在市场上取得成功之后,雅马哈也陆续推出MT-07、MT-125、MT-03和MT-10,成为现在摩友所熟悉的MT系列家族。新时代家族的始祖,便是由MT-09开始的“暗夜王者”。


导入MT-10风格 造型更侵略


随着第二代的MT家族日益壮大,甚至推出以R1引擎为基础的MT-10,更确立MT家族主色调的2017年,MT-09进行了首次的改款。外型部分更进一步向MT家族王者的MT-10靠拢:头灯改为双灯鱼眼设计,并修改副车架以缩短车尾,让MT-09的线条更有侵略感。缩短的车尾,后牌架改为从后摇臂延伸而出,并以锻造铝合金支架固定。整体来看,新一代的MT-09在外型更具有MT-10的影子,并延续MT系列的特有风格。


新一代的MT-09 在外型更 具有MT-10 的影子


全新设计的LED尾灯


独特的牌照架设计


电控系统加持 性能配备升级


除了外型上的变化之外,于2016年款即列为标配的TCS(循迹控制系统)依旧保留,具备两段调整与关闭功能,并将在XSR 900上的A&S辅助与滑动离合器也一并导入,能有效减轻20%的离合器拉杆压力外,还能降低引擎刹车的影响,同时,MT-09也将QSS电子快速换挡列为标准配备。这套系统,与2017年MT-10以及R1相同,让MT-09有更全面的电子辅助配备。


MT-09原厂即搭配快速换挡系统


悬吊进化 操控加分


而初代MT-09让众多车主认为需要强化的悬吊系统,在2017年式的版本获得更新。新款前叉,加入压缩阻尼可调、回弹阻尼调整的设计,通过左右独立的压缩、回弹阻尼调整设计,不但能避免压缩与回弹阻尼相互的影响,也能使用较大阻尼活塞,提供更好的阻尼反应。


2017年款的MT-09,不仅在外形上更加凶恶,更能呈现侵略风格。在规格配备上也达到现今电控时代的水准,成为日系中量级车款中唯一搭配TCS与电子快速换挡的街车车款。



两车相较


Z900 骑姿设定易上手 悬吊操控调性硬朗


第一印象最为深刻,来自于跨上Z900座垫的瞬间,不像以往性能车款对于座高的要求。脚踏的位置也相当轻松,比起MT-09更为前移,就骑乘三角而言,削弱了若干侵略气息。


Z900的骑士三角相当自然舒适


手把开关操作顺手骑姿设定尚有改善空间


把手的宽度适中,不如MT-09般的宽阔,但仍旧可取得相当适中的转向抓握感,两侧把手开关的配置也相当方便,按压之间的顺畅度都相当不错。


令人质疑的是新型态性能街车,除了外观上拥有新时代的设计线条之外,对于日常较为实用的配备却未能同步增加,如后扶手或隐藏式车尾抓勾,对于新手骑士而言,在移动车辆上颇有压力与门槛。而骑乘时右鞋跟曾多次碰触到右方排气尾段,推测应是排气为顺应造型而紧密内缩所致。


Z900的排气管在骑乘时可能被右脚脚跟踩到


Z900有对称Z型图案的尾灯


低中速域平稳 尾段后劲充足


直列四缸向来是大排量忍者家族所共有的动力基础,纵使是退去NINJA外壳的Z车系,绵密的声浪与动力输出,更是川崎长久以来的造车特色。


在街道游走下,Z900在中低速域的设定较为平缓,5500rpm之下的悠闲,颇能展现纯正街车的定义,三挡之下的行驶,显得从容自在,暂且感受不出Z900潜在加速魅力。


一挡6500rpm前的加速度还算平实,前轮不会有起伏感,当摆脱车阵已非主要目的,而是更渴望加速动力的延伸感。中低速域并非Z900在加速上的亮眼区块,7500rpm是个较为鲜明的分水岭,此转速之后的后劲未尽,五挡下骑乘的最大渴望,便是能够拥有无限延伸的加速路段。


其实,Z900的整体加速感受,与早期的ZX-9R有相似的性格,均以中尾速见长,让这「牛性」未减。



前叉压缩回弹偏快 后避震调性硬朗


Z900拥有比前代更强劲的动力,但是否成为Z1000的衍生车款?其实跨坐的瞬间就能明白:两者坐姿设定大不同,直线的加速骑乘较趋向传统街车,友善的座高,让视线的水平高度相对较为宽阔,长时间骑乘的疲惫度较低。在动力调校上,由于出力峰值靠近中后段,再加上车体重心,因新车架与前轮倾角加大而稍低,前避震贴地性更佳。


高速骑乘下,以往Z800的前轮飘浮现象降低,入弯时的支撑性适中,路线的导向性精准,自主掌控度相当高,但原厂设定的压缩与回弹的时机稍快,若经过调整应可获得改善。而后避震的设定相当合宜,路面的弹跳抑制性颇佳,呈现出的舒适度相当符合街车需求。


相较于MT-09,Z900少了电控系统的辅助,虽然换挡的速度降低,但变速箱的操作却更为直接,升降挡的触感也显得扎实许多。


Z900原厂前叉的回弹阻尼可以进行调整,稍加设定应能改善回弹过快的问题


Z900后悬吊表现则可圈可点


乐趣不减 更胜以往的 暗夜王者 MT-09


雅马哈为2017年的MT-09换上新的外观,承袭MT-10的风格,成为新的MT基因元素,若是将外观部分移除,似乎与初代MT-09大同小异?这样的疑虑,在实际骑乘过后就不会再有-2017款的MT-09绝不只是改改外型而已。


油门反应更完美的扭力大师


初代MT-09虽然成功诠释了扭力大师的这个称号,但其D-MODE三种,动力模式,在表现上却不够细腻。在STD模式下,很粗糙的借由引擎出力延后的方式,来减少动力瞬间输出的猛暴感。对于有一定经验的骑士来说,反而会感受到油门反应慢半拍的感受。这样的动力反应,在新一代MT-09上已不存在,新一代MT-09在STD模式下,动力输出与油门开度有更直接与细腻的联动性,在小油门开度的反应更细腻,同时也能确保动力的平顺输出。


切换到A模式之后,MT-09彷彿苏醒,引擎随时处在蓄势待发的状态,只要转下油门,便会立即感受到一股力量通过后轮顶着全车冲出,“扭力大师”果真是名不虚传。


MT-09向来就是以扭力闻名,以不到200kg的车重,配上3000rpm就能涌现八成扭力的三缸引擎,新的MT-09依然有这样的性格,在加速测试时,比起Z900更需花费心力抑制车头抬起,然而多亏了更细腻的油门反应,山路骑乘时,油门开度能反应在后轮输出上。


新款MT-09的动力,依然不愧对于“扭力大师”的名号


车辆前端才是操控重点


MT-09以往让人垢病的前悬吊系统,在这次改款中获得升级,除了加入压缩阻尼可调机能外,内部阻尼也经过重新设计,未调整前就有相当扎实的反应,与初代相比可说是天壤之别。在入弯前的减速,以往需要通过细腻的制动控制,来避免前叉过度下沉,而新MT-09的情况改善明显,并且能更轻松的带刹车滑入弯中。


不过新MT-09完全沿用初代的后悬吊系统,对比于前叉的升级,车尾在较为激烈的操作时,就出现无法立即对应的晃动。由于骑乘MT-09前才试过Z900,以同样的方式骑乘,明显感受到后悬吊吃不消,弯中的摇晃,让出弯的加速都变得困难,同时也让整台车在倾倒转向时,会有前后轮进弯节奏不同调的情况。


MT-09这次不但增加压缩阻尼调整,也将内部阻尼重新设定


不过考虑到MT-09那更接近于滑胎车风格的骑乘姿势,调整一下骑乘方式,就会发现充满乐趣的调性。由于前叉优异的反应,我们可以放更多重心在前端,以着重前轮荷重的方式进弯,对后悬吊的负担减少,这也让车尾的晃动减少,搭配宽把与充沛的扭力输出,甚至有种任凭车尾怎么摆动都没关系的感觉出现,MT-09确实带来充满乐趣的骑乘感觉。


前端才是MT-09的操控重点

 

不减乐趣的TCS


新款MT-09 加入了辅助滑动式离合器,对于降挡的宽容度更高,再加上快速升挡系统,骑士更能专注于路线选择之上。而看似会降低车辆玩乐性的 TCS,调校相当符合MT-09车款特性, 除了在作动时不会感受到动力被中断的不自然,在第1级设定下,也允许车辆一定程度的抬头,一点也无损其完玩乐性的调性。当然,如果想更硬派的骑乘,也能将其关闭,享受全面的操控自由度。


TCS的可以依照车主的个人习惯做调整介入


Z900座高亲民,双脚贴地容易、MT-09座高则偏高


既然身为街车,在骑乘设定上就必须考虑到都市骑乘的便利性,在骑乘坐姿设定,Z900的795mm座高可说是平易近人,将骑士的身高宽容度拉大。简单来说:对于短腿的骑士更为亲切,新手首次接触的心理压力也降低了,尤其是在170cm身高的标准东方型骑士骑乘时,能够双脚掌平贴于地,就是在骑乘的风险上给足了信心。 


在骑乘风格设定上,MT-09 的偏类滑胎车式样,在座高上算是拉高了门槛, 820mm的高度虽不至于让骑士望之却步,但实际的乘坐下便无法双脚掌平贴于地,若身处稍有高地落差的地形,移动车辆时,让新手会有一定的压力, 尤其是后退移动时,脚踩不到地的那种无奈,是很多摩友倒车的原因。


Z900 坐姿能轻松让双脚掌贴地,上半身也可略为前倾


MT-09 的 820mm座高,双脚掌勉强贴得到地面


在手把开关的操作度性上,MT-09多了动力模式与TCS系统,调整切换上大致顺手。左把手上的TCS段数调整另有独立按键,而右把手上的动力模式切换也是独立按键的设计,只是喇叭键有些过小,按压上须先熟知位置分布。仪表的设计采用横向的液晶屏幕排列,对于阅读上有一定的舒适性。


相较于Z900,由于没有过多的电控系统,把手两侧开关的分布平铺简单,就是传统街车的样式,仪表布局集中,各项资讯的显示与排列较为拥挤,但大致上各种功能都还算是容易辨识。


Z900强求集中,容易辨识


调性迴异 本位主义与玩乐至上


同为900cc级别的性能街车,各自陈述的性格却大不同。Z900再次获得升级,自750排气量开始一路过关斩将,成为跨级距的性能新星,虽然排气量压缩到Z1000的市场,但策略性的发展下,Z1000或许有升级的可能性,让旗下Z车族产品的特色更有区隔。


直列四缸的绵密声浪依旧,动力输出更为线性与扎实,加上亲民的低坐姿,是一部相当好上手的性能街车。对于动力有期待的人,又不想面对仿赛车这般紧绷骑姿,Z900确实是一部值得入手的车款,只是在没有电控系统的加持下,纵使依仗扎实的125ps动力输出,仍难掩竞争对手低价策略下的犹疑。



MT-09,以其2017年新加入的配备,正式进军近公升级大型重机的市场,看中街车的广大接受度,以独特的三缸产品、优异的性能配备下,再为市场投下震撼弹。相较于早些发表的 MT-07,在产品周期略显疲态之后,以非主流的并列三缸产品,调性迴异本位主义与玩乐至上展现市场的区隔与独特性,加上TCS、快速换挡与滑动离合器的标配加持,MT-09呈现出崭新的“玩乐”特性。


不过在性能上,MT-09在快速换挡的加持下,0-100km/h加速仍不敌Z900赤手空拳的加速能力,加上820mm的座高,或许骑乘上的门槛略增,虽然前倒叉已获得更好的性能调教,但后避震仍延续上一代偏软风格。在硬派与玩乐之间,市场两大日系的性能街车,将出现定位分明的拥护者。同样级别,完全不同的骑乘调性,分别切入不同的骑士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