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车评测

2015年9大重磅摩托点评

2016/1/11 10:25:00

2015年已经结束,毫无疑问2015年在摩托业界中是个新品辈出,精彩不断的一年,而这一年的亮点产品有些什么呢?今天屋君就和大家来盘点一下,看看15年都有什么让我欣赏的车型。

第九名:铃木GSR-S1000


估计是铃木把精力放到了汽车产品上,近几年铃木的摩托车新品低迷,一直处于靠老产品硬挺的状况,在各大厂商不断推陈出新的时候铃木却只是玩玩版画,不痛不痒地改进让铃木迷对新品望穿秋水。当年铃木隼这样让人热血喷张的产品再也没出现过,不管是在跑车、街车、还是越野等产品线都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家伙。好在终于在15年铃木推出了换代的GSX-S1000。


GSX-S1000也是铃木继2001年推出后的唯一一款1000cc级的摩托车。当代的街车排量早已到了公升及超公升级别,宝马S1000R以及KTM 1290 Super Duke R等不断地将街车的动力、技术级别向当家超跑靠拢。铃木终于似乎感受到了GSR 750这个老家伙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口味了,推出了全新的GSX-S1000这辆公升级街车。

作为公升级的街车,动力当然不能弱。GSX-S1000采用了05款的GSX-R1000的引擎,经过重新调校,其马力达到了143.5匹。同其他日系车一样,在欧洲车基本属于标配的ABS,GSX-S1000为选配,而另外一个选配则是牵引力控制。相比顶级的公升级街车,GSX-S1000还是少了一些功能。但是换一个角度想,走街不是比赛,少一些辅助功能,骑行操控也更加纯粹直接。

第八名阿普利亚RSV4 RF


相对于本田雅马哈哈雷等厂商的量级,阿普利亚只是个小弟,但是量小并不代表产品不优秀,阿普利亚RSV4系列是现在为数不多坚持V4引擎的家伙。曾经的本田在V4引擎上可谓炉火纯青,遗憾的是随着神车RC211V的退役,RC213采用了直列四缸。而本田的民用产品除了VFR1200等产品使用了V4引擎外,其当家旗舰跑车CBR1000RR依然使用的是直列四缸。


对V4超跑控的车迷来说,阿普利亚RSV4 RF绝对是令人惊喜的产品,老款RSV4的车架非常优秀,而遗憾的是其引擎的动力在宝马杜卡迪面前确实有点尴尬,12款的测试比宝马HP4低了12匹马力,比1199 Panigale R 则足足低了26匹!尽管V4的特性在弯道上非常棒,然而一到直线上转速提升上来RSV4就只有吃灰,因此阿普利亚这次也着重升级了引擎。新款的RSV4 RF在其动力的升级上可谓进步颇大,在2015年的cycleworld公升评测对决中,其尾轮马力达到了176匹!仅比宝马S1000RR的183匹略低(自然吸气中),比杜卡迪1299 Panigale都要高,更别说老款杠十以及163匹的新款雅马哈R1。

第七名雅马哈R1

公平地说,欧洲车确实在电子辅助方面领先很多,各种配置不断地降低了新手入门的驾驶难度,使得重型摩托车的易骑性和安全性都大大地提高。欧洲厂商如杜卡迪宝马等率先地引进了“电子骑行”的概念,虽然有的摩托车“老炮”可能对“电子骑行”这种概念不屑一顾,总喜欢两冲那种神经质般的动力输出曲线(我承认也很喜欢!)。“电子骑行”的概念便在于加入电子辅助骑行程序,帮助骑士更简单更安全地骑行,比如弯道ABS,翘头控制,牵引力控制等等,这些技术弥补了一些骑手的技术不足。


新款的R1在峰值马力上并没有多大提升,160来匹的尾轮马力也不过尔尔,相比宝马,杜卡迪,阿普利亚等差距还是比较明显,但是电子系统的大幅增加使得雅马哈在日系厂商中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嗯,16款川崎ZX-10R在“电子骑行”方面已经迎头赶上),屋君也希望雅马哈能尽快地升级其引擎功率,弥补这个缺陷。

第六名KTM 1290 Super Adventure


宝马确实很厉害,凭借R1200GS ADV等车型硬生生地开拓了穿越车型(Adventure)这个细分,众多厂商早就觊觎这块肥肉,就连屋君我都觉得R1200GS系列的一枝独秀太不好了,凯旋Tiger等对手总感觉还不够给力。好在KTM这个脾气爆裂毛头小伙推出了1290 Super Adventure。不说别的,光看1290这个数字就知道不是软货,KTM 1290 Super Duke R的表现可是全世界车迷有目共睹的,流氓公爵岂是浪得虚名。


在屋君认为,纵置V型双缸是大排量穿越车型最好的选择,兼顾了低扭与高速,既能在沙漠戈壁驰骋,又能在国道高速上畅快骑行。而纵置V2也使得车身更加窄,骑手能够用双腿稳稳地夹住车身,对于恶劣路况下的控车相信经常玩越野的朋友最清楚。光是暴力是不够的,因此KTM还为SADV(Super Adventure)配备/选配了完善的电子系统,包括巡航,牵引力控制,引擎制动力控制(KTM为其安了个新名字:MSR…),电控阻尼,坡道辅助甚至手把座椅加热等配置。坡道辅助对于力量较小的新手还是很有用的,当然老鸟无视。KTM在越野领域的造诣毋庸置疑,在一些国外的权威媒体评测中,KTM 1290 Super Adventure也干掉了宝马R1200GS ADV获得了穿越车型分类的第一名。

第五名印第安侦察兵Scout Sixty


玩美式机车的车迷一眼就能看出,印第安与哈雷这两个老冤家又杠上了,印第安侦察兵(Scout)明摆着针对哈雷运动者系类(Sportster)而来,尤其是是哈雷48这款哈雷的重磅新品,哈雷48充分地继承了老式哈雷的精髓,较高的胎高,花生油箱等等浓郁的复古风格很是讨人喜欢。对于历史比哈雷更加悠久的印第安来说,要玩复古?奉陪到底!


印第安的Scout侦察兵系列历史就太悠久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前的1920年侦察兵Scout就诞生了,侦察兵(Scout)与首领(Chief)是印第安最重要的两个车型。在11年北极星工业收购印第安品牌后,经营惨淡的印第安获得了新生(北极星挺喜欢干哈雷的,胜利摩托也被它收购的)。在2015年印第安正式复活侦察兵,全新的侦察兵丢弃了传统的风冷V2而使用了功率更高的水冷V2引擎,更加注重骑行的体验,在骑行感受上侦察兵的转向及操控都比哈雷48(XL1200X)要好得多。然而,对于玩风格的美式重机来说,性能与风冷的传统谁更重要?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看法。屋君个人认为,美式重机就不要玩性能了,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就好,毕竟哈雷已经证明玩文化也可以过得非常滋润。

第四名本田非洲双缸Africa TWIN(CRF1000L)


本田作为摩托车中的老大,不管是在民用的消费市场盈利能力还是赛道的奖杯数量上都证明了自己老大的地位。前文已说KTM 1290 Super Adventure和宝马R1200GS ADV掺和在一起,本田这个细分市场细分到变态的厂商当然也要插一脚。最早的非洲双缸是在本田连续获得四届达喀尔拉力赛冠军后推出的XRV650,承载着非洲双缸当年的荣誉,本田制造了这款新“非双”。

“非双”的造型在屋君看来非常的棒,简洁的车身,裸露的车架,辐条轮毂,漂亮的发动机护板,高高的车身无时无刻不在诱惑着你去旅行。炯炯有神的双眼与风挡兼顾了美观与实用。可以说“非双”的外形没有任何的模仿。


而对于“非双”来说,最重要的是本田的用心,说真的,我认为本田比消费者更懂消费者,“非双”并未采用复杂的“先进”技术,也未满足体积控们对宽大车身的“审美”,更未为了暴力控们暴增它的马力,但是在长途旅行时你会发现真的,本田真的比你更懂你,长途的骑行最重要的就是可靠性,越复杂的技术意味着越高的故障率,想想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野,要是你的爱驹出了问题,越先进的电子越增加你的维修难度。高宽大的车身好看唬人,的确,但是在野外恶劣的骑行条件下,高宽大车身的操控性以及通过性毫无疑问是硬伤,你知道一个人在荒郊野外长距离恶劣条件骑行的感受吗?屋君知道,因为两年前一次骑行,同行的一个年轻小伙子技术不好,摔了无数次,在大山中急得哭,说再也不来这个鬼地方。在野外恶劣环境中,过多的动力也是白搭,过大的功率在恶劣路况根本施展不开,徒增操控难度。

最后最重要的是本田为“非双”加载了其最新的双离合DCT变速箱,这是个技术在屋君看来在旅行车辆中使用时非常非常棒的,体会过长途骑行的车友都知道,有时候骑行是非常疲惫枯燥的,有时候你甚至不愿去换挡,而DCT对于长途骑行简直就是福音,你既可以像踏板一样只管拧油门,也可以切换到档车模式体会挡车的乐趣。

第三名本田RC213V-S


屋君第一次看到RC213V-S的图片时就在想,这玩意儿明明就是台准GP战车嘛。细短的侧排加尾排,性感的后摇臂,以及没有一丝多余线条的车架。在2006年的时候杜卡迪推出了Desmosedici的复刻版Desmosedici RR(2007年开始生产),13800的转速,最大马力为197.3匹,而车重只有171Kg。这个数据在06年的时候是非常惊人的。Desmosedici RR一度成为摩托玩家的终极玩具,Desmosedici RR就这么独孤求败着。直到到了14年年底,传出本本田将出一款GP级复刻民用车的消息,也有说是机械增压,涡轮增压,众说纷纭,但大家都估计到本田这款车有点来头是必须的。


而本田终于解开了RC213V-S的面纱,名称中的RC213说明了其GP复刻身份,V代表了V型四缸,制造RC213V-S的团队正是本田HRC GP厂车的原班人马,每一个油箱都是纯手工打造,纯手工氩弧焊车架,甚至为了减重,许多紧固件都是钛合金制造,避震器等更不必多说,直上TTX25前避震与TTX36后避震。虽然美版的功率因为噪音排放等问题被限制在101匹,但是简单的解码便能使其恢复到欧版的两百多匹。21年前,本田推出了售价在当年就达到27000美元的RC45,就因为片状进气阀产生巨大噪音而不得不缩减功率,使得未改装时它的马力甚至不如750s。而现在,人们愿意花两倍的价钱买一台车况不错的rc45,而与它同年代的川崎ZX-750S和铃木GSX-R750S却很少有人问津。

这台车注定是经典,收藏价值也很高,当然,价格…额,还是不说了,反正也买不起…

第二名哈雷.戴维森 LiveWire


哈雷这个老家伙说是摩托车中的“老炮”一点也不过分,一直“自以为是”地制造着自己的产品,不随主流,什么操控、马力、速度根本不在乎,日本的小仿赛跑的再快有怎的,爷玩儿的是文化,懂不懂?只此一家。我达达的马蹄不是归人,而是过客。要不是郑愁予是个中国人,我都怀疑这是不是替哈雷写的广告词。哈雷真的很厉害,拥簇全世界不说,品牌忠诚度也非常之高。V2风冷的传统也一直流传。


但是,最怕的就是这个但是。哈雷这个“顽固”“守旧”的家伙竟然要推出电动摩托车!这让有的哈雷迷就不爽了,什么玩意儿,没了我达达的马蹄这还叫哈雷?没有我胯下风冷V2的震动就等于没了心跳嘛。不管你爽不爽,哈雷这次还真的走到了时尚前沿,LiveWire真就这么被哈雷公布了,而且,它的声音还很科幻,屋君得点个赞,这声音不错!

听听这声音是不是挺科幻的
LiveWire的推出让广大车迷回不了神,也惊得一些厂家赶紧研发电动摩托以免跟不上技术的迭代。因此哈雷.戴维森LiveWire可以说是2015年非常重磅的一个车型。

第一名川崎H2/H2R


H2/H2R在发布前,川崎几天一次的透露小视屏可足足钓够了车迷们的胃口,川崎的这次营销真的好,满分100我给99分。Ninja与H让屋君可是期盼到底,再加上川崎厂徽让人遐想偏偏,好在终于在吊足众人胃口后,川崎正式推出了机械增压的H2/H2R,尤其是H2R,机械增压,300匹马力,就这两个参数就足以让人疯狂!摩托车媒体铺天盖地的头条也让川崎出了把风头,黑色调的底漆加镀银的油箱表面暗黑感十足,川崎集团级的产品确实让人兴奋不已。实车出来测试后,媒体车手的评测感受也好评满满,H2/H2R无论是内在动力还是外形设计都可以用凌厉来形容,川崎粉大呼过瘾,出了口被S1000RR压制的恶气。


而屋君更开心的是希望川崎这次机械增压车型的推出会引发类似于80年代日系的涡轮战争。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最喜欢看厂商撕逼,血拼,互殴,哈哈。然而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厂家跟进,这难免有点不给力。毫无疑问H2/H2R是个里程碑般的产品,也是川崎暴力基因的直接体现。当其达到14,000转的引擎转速限制时,叶轮的转速竟然达到了130,000转!你没看错!十!三!万!转!川崎很“谦虚”地称其曲轴马力只有190多匹,而实际上其尾轮马力就有194匹,这“谦虚”赤裸裸的打脸其他所谓的200匹公升车,吊打雅马哈,本田,铃木,川崎,杜卡迪,阿普利亚,奥古斯塔(要知道号称200匹的雅马哈R1,实际尾轮马力不过160匹冒头,汗)…我想当你从后视镜看到H2凶悍的前脸时,任何车手都会捏把汗。

最后屋君将2015年重磅车型的冠军头衔给予川崎H2/H2R!也强烈希望其他厂商来搅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