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车评测

两轮PK四轮 - 从入门到高性能大对比

2013/12/12 8:45:00

在公路上,二轮与四轮的速度之直争从来没有停止过,摩托车有功率重量比的优势,而汽车则有大排气量大功率的本钱,可是谁才是短程加速的王者,在实测之前是谁也说不准的。


今天,派派将倾力呈现4组对比,分别是BMW S1000RR对决BMW M6GW250Nissan 轩逸2.0本田战神150Suzuki 天语SX4以及比亚乔Fly昌河铃木北斗星,汽车和摩托在加速性能上到底孰强孰弱? 咱们实测数据见真章。

 

BMW M6

M Power顶级跑车

重点火力: 

378kW V10发动机

SMG III Drivelogic七速序列式手排变速箱 

M6BMW目前旗下自然进气发动机出力最强悍的车款,V10大心脏具备4999ml的超大肺活量,75.2×92mm的长冲程设定兼顾了优异的低转大扭力反应,靠着超高精密度与平衡性,难能可贵地达到了长冲程高转速化设定,能够于7750rpm爆发378kW的最大功率,转速区更高达8250rpm,这样的转速上限对摩托车来说不算什么,但可得记得,排气量越大,活塞重量越高,发动机运转惯性越大,转速上限也就更不易提升。

 

M6拥有378kW/53kgm的暴力心脏,为了确保所有车主都能安全掌握而不致成为脱缰野马,BMWM6配备了高科技电子辅助系统,最基本的DSC动态控制系统,能够确保车辆于弯道中的动态反应,一旦侦测车身出现偏摆,系统会介入降低发动机出力,并以不同力道主动控制四轮刹车,以使车身恢复稳定,当然了,如果自认为技术高超的驾驶,想要挑战最高驾驶乐趣,M Drive系统可改变DSC系统介入时机,甚至也可以选择完全关闭系统,享受最直接的操驾乐趣。

 

悬吊系统也是M6的重头戏,为了提供优异的操空乐趣以及舒适、便利的车身空间,M6采用前麦花臣、后多连杆配置,虽非超跑爱用的双A臂形式,但靠着优异的几何角度设计以及铝合金的高刚性、轻量化特性,依旧可以提供过人的操控性。

 

M6拥有V10大心脏,最大出力378kW,堪称M Power NA极致作品!

 

本车经过换装Kreissieg中尾段排气管以及Superchips计算机程序后,最大动力以上探410kW,搭配鲜艳亮橘配色,展现M Power的终极魅力。

 

Kreissieg排气管声浪尖锐饱满,当车上那具V10发动机拉高转速,声浪可以用咆哮来形容。

 

BMWS1000RR

WSBK赛事硬汉

重点火力:

144kW L4发动机

赛道版ABS+DTC系统

快速排挡装置

 

S1000RR的开发宗旨并不是讨好口味多变的一般车主,车辆在设计研发之初,便是以挑战WSBK赛事为目的,所有设计只为了拿下赛事冠军。为了让S1000RR能够具备强势竞争力,BMW投注所有心力,高科技的ABS系统,在S1000RR上进化为Race ABS,与传统ABS的差别在于它可以随着车辆倾斜角度不同,而主动修正介入时机与灵敏度。

 

传统ABS不论直线或弯道,都会在轮胎死锁时介入动作,而Race ABS在直线时被设定得最不敏感,骑士对于轮胎抓地力拥有最大决定权,因此可以发挥最大煞车力道,而在极大倾角时,ABS会提高介入灵敏度,Race ABS可以精准控制轮转速,让弯道中的煞车变得更安全,当然,如果是专业车手想要完全发挥车辆性能,这套Race ABS系统也可以完全关闭,让车手自己掌握最直接的车身动态。

 

对于S1000RR这样的仿赛车来说,电子悬挂在许多方面并不适合它,如果一辆仿赛的悬挂系统只能粗略设定单人、双载、SportTouring等,对应赛道使用似乎不够细腻,为了让每位车主都能够针对不同赛道做出最精确的设定,S1000RR配备了Sachs全可调倒叉,后悬吊则为Sachs全可调减震搭配铝合金摇臂,悬挂等级虽非顶尖,但只要靠着妥善调校,对应赛道使用仍有相当强大战力。前、后制动系统均为Brembo套件,辐射对四前卡钳搭配320mm浮动碟,后刹车则为单活塞卡钳对应220mm固定碟,靠着可选配的Race ABS系统,兼顾极限操控乐趣与道路骑乘安全性。

 

快速换挡系统也列为S1000RR选购配备,增添此套件后,当车手执行进挡动作时,传感器会自动暂时切断发动机点火,因此可以在不回油、不捏离合器的状态下迅速完成换挡动作。多功能仪表也是S1000RR的卖点之一,中央大面积白底红针转速表热血十足,下方液晶屏幕最大区域显示现在所使用的挡位,这两项信息的规划与安排,让骑士可以清晰掌握当下车辆状况,右侧液晶屏幕除了温度、里程等基本信息,还具备单圈计时功能,BMW S1000RR的仪表设计已经符合赛道使用,结合超高科技电子系统,让S1000RR火力升级。


S1000RR整合BMW顶尖科技,提供DTC循迹系统与Race ABS,并具备四种动力模式,可轻松对应各种天候与骑乘环境。

 

位于车头的冷却水箱及机油冷却器,可确保S1000RR在严苛操驾下依旧保持稳定。

 


大量采用F1赛车科技的L4发动机,可输出最大144kW强悍动力,在摩托车的领域中已属翘楚。


左右双灯采用不同形状,是S1000RR最显眼之处,也是整车最大特色,想要朝向赛车化改装的车友,可试着以改装车壳封掉其中一边,就看自己喜好决定吧!

 


可选配的快速排档系统,能在不回油、不操作离合器的条件下迅速换档,奥妙就在于打档杆上的Sensor,当感应到骑士操作打档杆,便会发出讯号使引擎暂停点火。

 


原厂提供了全可调前叉以及Brembo对四卡钳,让S1000RR的下盘功力颇具水准。

 


原厂后悬吊采用Sachs全可调套件,可针对压缩、伸张阻尼进行微调,弹簧也可自由设定预载。

 


 

BMW M6

火力全开 V10怒吼

100-200km/h 8.57sec

M Power向来就是BMW顶级性能表征,只要挂上这个红、白、蓝的M Logo,性能表现向来堪称同级翘楚。本次拍摄的M6虽然已经属于上个世代的车款,但在全新M6问世前,这绝对是当前性能最强悍的M Power,即使全新M6上市,届时将改采涡轮增压V8发动机,纵使动力更强悍,却少了点M Power一样的NA精神。

 

M6搭载的V10发动机融合了当代顶尖赛车科技,利用M Drive系统整合车辆性能设定,挡位选择可细分为D1~D5以及更性能化的S1~S5模式,不同挡位设定之下,SMGⅢ变速箱可提供截然不同的换挡速度,而引擎出力亦可设定为较温驯的298kW或者狂暴的378kW全输出模式,最顶尖的隐藏S6模式,则可以不到0.2秒的速度完成换挡动作,若完全关闭DSC动态稳定系统,此时便可尽享最豪放不羁的M Power

 

本次文中主角,这辆耀眼夺目的M6,动力部分只换装了Kreissieg中尾段排气管以及Superchips电脑程式,由于M6原厂设定已经够紧绷,透过目前的改装,推估应有550hp左右的出力水准,经过编辑部实测,靠着Lanuch Control精密控制,本车具备4.81sec0-100km/h加速实力,而400m冲刺则可达到189.59km/h12.76sec的惊人末速,100-200km/h测试更达到8.57sec的水准,高速战力颇为强健。


 

曲线图标 100-200km/h 8.57sec/369.2m

 

BMWS1000RR

暴力战士 吞噬地表

100-200km/h 5.07sec

先前试车组曾于赛车场测试S1000RR,不过当初因为受限于里程1000km内受到原厂保护,而无法将转速提升至9000rpm以上,这让试车组只能感受到S1000RR优异的低速扭力以及操控性,对于高转速的狂暴表现却不得而知,如今这辆S1000RR已经突破1000km,并完全解除封印,来到笔直测试路段,试车组这次得悉心体验S1000RR 144kW的惊人实力。

 

S1000RR提供四种动力模式,分别为动力最低的Rain(雨天)、SportRace以及全输出且DTC关闭的Slick模式,首先以Rain模式骑乘,此时车辆动力确实较低,大约只有600ml街车等级的水平,可以让试车组更放心的转动油门,即使引擎转速突破10000rpmRain模式下的S1000RR,温和的动力令人感到温驯、好驾驭,而在这个模式之下,由100km/h加速至200km/h需时6.85sec,整个加速过程可感受到S1000RR呈现极为安定的车身动态,不需担心前轮浮举,只需要畅快的转下油门即可。

 

切换至Slick模式后,S1000RR性情大变,大约在6000rpm过后,饱满扭力宣泄而出,随着转速攀升,大约在10000rpm时已经另试车组感受到恐惧,尽管换上四挡,10000rpm时的狂暴冲力仍另试车组难以全油门,通过桥接缝时前轮不断浮举,使得加速测试更难进行,最终测得100-200km/h 5.07sec的秒数,若能于路况更为平坦的环境下测试,S1000RR有机会挺进4.5sec的水平。

 

Rain切换至Slick模式,除了动力表现截然不同之外,引擎声浪也有明显改变,尤其是原厂选配的快排系统搭配Arrow全段排气管,每次换挡都会传来颇为大声的后燃声响,随着每次转速攀升,勾动打挡杆传来的“碰!碰”声浪,热血程度全面破表!

 

蓝线:Slick Mode  100-200km/h 5.07sec 红线:Rain Mode  100-200km/h 6.85sec

 

S1000RR高速威力非同小可,Slick模式加速狂暴难以驯服!

 

 

派派短评

放眼世界车坛,少有车厂能够同时钻研高性能汽车与机车,以亚洲来说,Honda是其中一例,而以欧洲来说,BMW绝对是最具代表性的车厂。高性能的M Power车款以及挑战WSBKS1000RR,都在在证实了BMW对于“性能”的坚持,以摩托车领域来说,S1000RR已经达到了仿赛顶峰,M Power也都稳站NA领域翘楚,未来新款M5M6即将换上V8双涡轮发动机,虽然战力更为坚强,却让BMW汽车产品与“NA高性能”渐行渐远,还好S1000RR承袭大量F1赛车科技,极致性能以及骑乘乐趣无庸置疑,蓝白徽章的魅力值得玩家继续拥有,当然了,如果您的预算充足又有浓烈BMW情节,在车库中放着M Power车款搭上S1000RR相伴左右,那真是一圆男人美梦。


GW250“骊驰”VS Nissan“轩逸”


有着优秀遗传基因的GW250外形经久耐看


双缸水冷电喷发动机,依然是国内250级别的价值典范

 

说起GW250,国内摩托车迷可能是无人不知了。这辆由大长江历经多年倾力打造的250ml级别街车,上市之前就已经激起了车迷热烈的讨论与极高的关注度,正可谓是“骊驰”激起千层浪。正式定价销售后一片哗然,23880的价格无疑为中国的摩托车市场设置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令许多国产或者合资品牌不得不放弃在250ml级别的市场竞争。高手过招,一招之间即可定输赢,往日里已经习惯了捉对厮杀的各路英豪早已了然于胸,若是贸然上场,怕受的不仅仅是皮肉之苦,弄不好还要元气大伤。正是这样,以至于在目前的250ml级别街车领域,“骊驰”依然能够坚强的保持一览众山小的大家风范。该车自上市以来,一年多的时间收获无数拥趸。不少忠实的用户在上市之初就已经抢购入手,更有无数粉丝跃跃欲试,已暗下决心誓把“骊驰”收入胯下,似乎这样才能彰显资深车迷的高雅品位。


承袭了“街头霸王”B-King的高贵血统,“骊驰”的运动特质在每次拧动油门时畅快的爆发。左右风格几乎完全对称的造型体现了精湛的设计工艺,在凸显科技实力的同时完美契合了传统的中式审美观,追风逐浪间气势如虹,安然伫立时又经得起每一个角度的仔细品味,确实是一件难得的统领江湖的大杀器!


车尾绑定专业测试仪器D-Box


即将与骊驰PK的轩逸看上去信心十足


GW250骊驰拥有一颗248ml的动力心脏,最大扭矩可达到22N·m。相对于183KG的整备质量,18KW的最大功率似乎引发了部分人的微词,认为在起步加速阶段有点表现不足,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就是“有点肉”。对于“肉”这个看似不太雅观的形容词的理解,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就是“骊驰”王者之气的高端表现,既然具有踏破乾坤的深厚功力,又何必在发招之时与人一争长短。但还有人认为,坐拥统帅江湖的高手实力,那么在片刻须臾之间也不能有毫厘闪失。“骊驰”的加速表现究竟如何,是否能够经得起严格的检验,我们进行了这一场“跨界”的PK。一贯采用单一数据说话的测试组这一次突破了以往的常规模式,把NISSAN的轩逸2.0作为了挑战的对手。


09NISSAN 轩逸2.0延续了轩逸之前的设计,并没有对外观进行过多的改动,多辐镀铬前脸依然是日产的家族特征,车身侧面显得朴素务实,尾灯造型修长,整车显得轻盈流畅,经典的外观设计时至今日也不显过时。当然了,这些也只是大家对这款车的评价,而在我们专业的摩托车试车组来看,这种售价不到16万、2.0L排量却要背负1280KG的家用轿车是不会激发出任何驾驶乐趣的。任你说出一朵花来哪怕你能长出一朵花来,那也不过是个四只轮胎的小铁壳。当然了,车里的空调在30多度的气温下对试车组还是有点吸引力的,这可能是我们承认它4665mm的车身能够轻松装进4个成年人之外的唯一优势,至于它2700mm的轴距,习惯了摩托车过弯方式的我们想让它做出漂亮的漂移实在觉得是力不从心。关于这款车的定位,我们认为这仅仅是都市小白领聊以自慰的代步工具,和摩托车御风而行的自由气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更别说堵车时坐在车里思考人生的无奈了。


主图正在极限加速的骊驰


0-100m 6.9S 0-200m 10.8S


0-400m 17.2S尾速120.2km/h


0-100km加速10.1S


骊驰的操控表现也非常优秀


骊驰保持了大长江对产品品质一贯的严格把控,经过了近两年的市场检验,在国内目前的250挡车产品中算得上是顶尖配置。搭载的250双缸电喷水冷发动机,可以说近期无人能出其左右,如果想达到与骊驰的同等品质,也需要其他厂家多用心努力一段时间了。2145×760×1075mm的外形尺寸高端大气,质感更是全面超越250同级车。780mm的座高也适合大多数人的身体标准,身高达到170CM均可轻松自如的驾驭。骊驰灵活的操控让它在市内可以无忧畅行,适合大多数情况下的通勤使用,而250ml的排量也可以充分适应长途骑行的动力需求。据我们所了解的使用情况来看,大多数的用户让骊驰充分发挥了市内与长途皆可胜任的优秀性能。18KW的最大功率,配备六挡变速箱的设定,让骊驰具备了更加精密的档位齿轮比,同时也让高速巡航时的油耗得到更精细的控制。在该车全球首发时本刊曾第一时间做过详细的测评,当时测试极速是142KM/h。此次对比测试中,在晴朗无风的天气条件下,试车手也跑出了0-100KM 10.1S的加速成绩,我们相信如果经过多次测试,加速进入10秒以内是完全可能的。任何一辆车的加速,在不同的人手上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大多数情况下,对车辆的怀疑来源于缺少自信。当然了,我们的测评是在经验丰富的试车手丙叔的亲自操刀下完成的,并不建议每一位车友去挑战GW250骊驰的极限性能。

 

“骊驰”PK“轩逸”


0-100m 8.3S 0-200m 12.3S


0-400m 18.5S 尾速126.1km/h


0-100km加速11.9S


15万元的汽车和2万多的摩托车相比没有体现加速优势


测试组选择轩逸与骊驰进行对比测评,是在多次讨论后作出的决定。如果选择一部超级跑车或者NissanGTR这类性能小车来做对比,那可能就完全失去意义了。汽车的加速测试是由一位拥有17年丰富驾驶经验的车手完成的,在测试过程中对油门也没有丝毫保留。测速仪器的工作状态稳定后,当转速达到3000r/min后,果断的松开制动踏板一脚地板油就让轩逸在发动机惨烈的嘶吼中冲了出去。不过在0-100Km加速这一项中只跑出了11.9S的成绩,与官方公布的10.7S还有1.2秒的差距。综合分析,接受测试车辆已有4年两万余公里的使用过程,发动机工况会稍有下降,而且空调的使用对功率输出是会有一定影响的。相对于骊驰1年多近一万公里的实际公里数,两车加速对比的数值还是公平有效的。


从两车的加速数值能够做出直观的表现,不论是在100M200M还是400M的直道加速对比,2.0L排量轩逸都没有占到任何便宜,每一项上骊驰都有1.3秒所有的优势。1998ml248ml在加速中却落后1.3秒?除了得益于更高的压缩比,骊驰还拥有更好的功率自重比。轩逸最大功率达105Kw,整备质量为1280KG,每千瓦需要推动12.19KG的质量,而骊驰18Kw整备质量183KG,每千瓦仅需要面对10.16KG,在加速中一路领先也自然可以理解了。

 

CBF150-SF“战神”VS SX4“天语”


150级别重量级选手——“战神”


搭载同战鹰一样的CBF涡燃发动机


形似风火轮的仪表底纹

0-400m 19.7S

400m尾速 102.2km/h

0-100km加速18.1S

 

201010月,新大洲本田发布了CBF150-SF“战神”,并于2011年年初正式上市销售。“战神”延续了Honda的品牌风格,前端导流罩的设置形成了该车特有的名片。作为一款主打运动品牌街车,“战神”在外观设计上添加了更多的时尚元素,造型动感强烈,非常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眼球,配置了更具现代感的LCD数码速度仪表和LED尾灯可以方便读取行车数,对于风火轮一样的仪表底纹设计,难道是寄予了HONDA希望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意图?每一处细节上都在向我们传达着,这会是HONDA在中国的后起之秀,如同一位武林新人,希望能够在轻量级市场打出一片天地。“战神”同时对脚踏、变档杆脚踏、制动脚踏加入更多运动化设计,以配合整体的运动风格。采用的是28mm加大口径真空膜化油器,加大了进气量,配合点火角度更加精准的油门传感器,做到了精确控制混合气供给,提升燃油效率的同时降低油耗与排放。149ml的发动机经过优化与改良,最大功率可达8.7Kw5000 r/min时可输出12.52 Nm的最大扭矩,对于140KG的整备质量,完全可以轻松应对,在中低速及高速驾驶时都有不错的表现。

 

战神的弯道表现并没有辜负车迷对它的期望


期待天语能够表现应有的加速性能

0-400m 19.7S

400m尾速 114.1km/h

0-100km加速14.1S

 

经过两年多的市场检验,“战神”继承了HONDA的一贯品质,性能表现稳定。车迷圈子里,各位用户之间不同品牌的车型也在暗自较劲,或多或少的做着比较,当然是对自己选择的爱车钟爱有加。那么在加速性能上和汽车的比较呢?这还是交给我们试车组来完成吧,这次我们请出准备互虐的是铃木天语SX4三厢版。

 

接受测试的天语排量为1.6L4速自动变速器,使用年份不详。作为长安铃木的主力车型,天语SX4自上市后凭借其较为时尚的外形得到了一部分消费者的认可。不过外观再时尚,这依然是一款主导家用型的产品,拥有4490mm×1730mm×1555mm的车身尺寸,听说在同级别车中还算是中上水平。坐进车内后,角度比较奇特的A柱让前方的可视角度似乎被严重压缩了,顿时让试车手心情比较烦躁,在喷薄而出的冷气下也没有得到缓解。至于那个像老式收音机一样的中控台,不知道是不是厂家有意的复古设计,反正在拧大空调开关后试车手就再也没有看过它。不过这些也都不是我们关注的,在握紧那个被称作运动款的三幅式方向盘之后,试车手一脚地板油就开始对它进行摧残,能跑多快,才是我们测试的目的。试驾完成后,试车手给出了一句评价:“这个车,确实是一辆汽车”,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在看到两车的实测数据之前,我们也没能给战神和天语排出名次,有人猜测是天语略胜一筹,当然也有人把赌注压在了战神上。直道加速时用肉眼几乎无法分辨哪个能够领先一步,在场的小伙伴们用手机拍摄后回放视频依然无法给出答案。等到读取测速仪器的数据后,发现两车在0-400m的加速表现完全不分仲伯,同样给出了19.7S的成绩,只不过天语在400m的尾速是114.1Km/h,高于战神的102.2Km/h0-100Km加速,天语比战神的18.1S整整快了4秒。

 

比亚乔BYQ125T-3 CITYFLY VS昌河铃木“北斗星”1.0

传递着欧洲风格的CITYFLY


优雅的前脸造型展现迷人风采

0-400m 22.7S

400m尾速 90.7km/h

0-60km加速8.3S

 

比亚乔PIAGGIO这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品牌创立于1884年,最深入人心的记忆还是在《罗马假日》里那部缔造了一个时代经典的Vespa,现在的Vespa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摩托车的品牌,更多的是代表了追求欧洲浪漫气息的一种生活方式,PIAGGIO也被冠以“世界踏板车之父”的美名。所以,当试车组需要一部踏板车做对比测评的时候,几乎所有人毫不犹豫的想到了比亚乔。


接受测试的这款CITYFLY已经上市销售多年,在外型上一直延续成功的设计风格,并没有做出太大的改动。但正是这样经典的设计为车迷所认可,CITYFLY的销售依然长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一款车型能够保持不败的销售业绩,也算是一个无法复制的成功了。这样的成功或许可以给国内企业带来一些启发:要么引领时尚,要么努力创造经典。CITYFLY采用了一台单缸风冷的124ml发动机,最大功率7.2Kw1880×760×1145mm的外形尺寸,配合1340mm的轴距,让身高176CM的试车手骑乘时并没有产生局促感。

 

CITYFLY一如既往地表现优秀


装在四轮上的铁壳

0-400m 21.2S

400m尾速 94.5km/h

0-60km加速8.4S

 

进入实测后,在直线加速测试项目中,CITYFLY给试车手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车辆的加速性能表现没有让试车手失望,动力能够保持完整线性的输出,发动机震动也相当轻柔没有表现出多余的噪音,油门轻松灵活,制动效果同样也令人满意。进入弯道后,试车手连续快速的出完,画出一道道优美的白色弧线,过弯表现一流。

 

参与测试的这辆北斗星,是昌河铃木公司出品的一款经济适用型“小面”。已经上市多年的这一款目前已经停产,而且经过长年使用的这辆车不论是外观还是内饰,都让测试车手无法做出评论了,相对于它当时的售价来说,到现在还能发动已经算是质量的保证了,真正的业界良心不过如此。看着随时会因为高温而冒出烟雾的发动机舱,试车手心情忐忑的坐上了驾驶座,几乎是坐在铁板上的感觉让车手无从感受到任何乘坐舒适性。


挂档、起步,一脚油门下去,似乎就要看到CITYFLY从眼前绝尘而去,这时候才想起来那句“看见我尾灯算你赢”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经历过多次的山路弯道测试,上山跑不动下山刹不住的惊悚感刺激着车手的每一条神经,等到下车时已是面如死灰。对于这部车的点评,最佳的建议是:如果没有遭遇恶劣天气,比如狂风大雨夹杂着巨大的冰雹,那么选择走路才是更为明智的作法。如果坚持开车,我们建议同时佩戴安全头盔。


两车的测试成绩应该都是在我们估测的范围之内,起步时手动挡的北斗星要略逊于FLY,由于受直线加速车道距离的影响,两车并未采集0-100Km/h的加速数据,在0-60Km/h这一项中,FLY8.3S的微弱优势领先北斗星0.1S。在0-400m加速中,天语为自己争回了一点面子,以21.2S的成绩战胜了FLY 22.7S的表现,同时400m尾速打到94.5Km/h,也明显高于FLY90.7Km/h

 

派派短评:

接受测试三辆汽车加三辆摩托车从北京市内前往测试地点的路途中,摩托车手对汽车车手表现出了极大的耐性,因为在拥堵的市内道路及京郊环线上,接近饱和的车流严重阻滞了汽车的前行,摩托车多次靠边停车等待。到达目的地后,摩托车手依然保持谈笑风生,而汽车组的同事们则在感叹:终于到了。至于三组不同级别的加速对比,摩托车也表现出了应有的水平。本次测试并没有对油耗做出对比,如果用摩托车的油耗对比汽车,那一定是一件让汽车车主很伤心的事。我们不能否认汽车在雨雪天比摩托车具有绝对的优势,但是从性能来考量的话,骊驰级别以上的摩托车相对于大多数家用轿车,无疑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