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三枪BSA

沉睡的巨人 英国老牌摩托车厂家BSA

2013/8/22 10:48:00

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骑手们津津乐道的,可不是现在的本田、铃木、川崎、雅马哈,
而是欧洲的重型摩托车和美洲的巡航摩托车。仅以英国为例,
当时如日中天、气势如虎的厂家至少包括了凯旋、诺顿、BSA公司。
70年代以后,由于东瀛摩托车的强势崛起、市场的发展潮流发生变化,
同时由于老牌厂家的管理混乱和决策失误等种种原因,英国摩托车企业基本上销声匿迹。
新时期以来,英国的“三剑客” 凯旋、诺顿、BSA命运各有不同——凯旋已经重出江湖,
快速三缸、街道三缸、火箭3缸等诸多性能和风格兼备的车型奔驰于世界各国的大街小巷,
表明这个老牌厂家正在占领市场,致力于重回昔日颠峰;相对来说,诺顿的步子慢了些,
但是也正在积极筹谋,努力重现往日的荣光和辉煌,订单生产的Command就是例证之一。
唯一令人担忧的是BSA公司,这家曾经是世界上最大摩托车厂家的品牌虽然依旧存在,
但是情况很糟糕。

BSA公司全称Birmingham Small Arms Company,即伯明翰轻武器公司。为什么要这样命名,这要说回到威廉三世时期。当时,威廉三世忧心忡忡,担心他的军队装备落伍,而且所需的武器不得不购自荷兰。1692年,英国的军械部门与5名伯明翰市的军械工人签订合同开始自行生产枪支,此后的150多年里,英国不断寻找军械工人,以增强军火的生产能力。1853年3月,克里米亚战争爆发,随后14名军械工人组建了伯明翰轻武器同业工会(the Birmingham Small Arms Trade Association),负责向英国政府提供武器。1856年3月30日,奥斯曼帝国、俄罗斯、萨丁尼亚、法国、英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巴黎和约,克里米亚战争正式结束。由于枪械的需求量持续增长,1861年6月伯明翰轻武器同业工会的14个军械工人创建了伯明翰轻武器公司(BSA),1863年他们位于伯明翰市区外的小希斯(Small Heath)工厂建成。


创建初期,BSA公司以生产和销售轻武器为主。但是由于武器贸易额的下降,BSA公司决定扩展业务范围,19世纪70年代他们已经生产出Otto Dicycle(一种特殊的机动两轮车,但是轮子不像摩托车或者自行车那样前后排列,而是平行排列);19世纪80年代起BSA公司开始生产和销售自行车;1903年又推出发动机排气量为233mL的实验型摩托车。到了1909年,BSA终于开始生产、销售摩托车,这台最早的BSA摩托车搭载了功率为2.6kW的单缸发动机,采用皮带驱动,售价50英镑。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BSA公司重新倚重老本行,每周为军队提供10000支步枪,刘易斯机枪则总计生产了145000支,此外还有炮弹、燃烧弹等,军火业务得到极大的扩展。当然,战争同样离不开机动工具,BSA 公司为英国军方提供了为数众多的军用摩托车、汽车以及折叠式自行车,车辆业务因此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1937年已经拥有67个工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BSA成为敌方的攻击对象,德国空军的空袭让其工厂受到严重破坏,但是这不能阻止BSA继续生产摩托车和枪械。据统计,二战期间BSA大约为军方提供了超过100万支李-恩菲尔德步枪、50万支布朗宁机枪以及126000辆M20摩托车,工厂再次得到扩张。
战后,得益于社会对交通工具和其他生产生活物资的迫切需要,BSA的业务蒸蒸日上,由公司发展为集团,产品涵盖了金属工具、通用工程、枪械生产以及兰契斯特汽车、戴姆勒汽车,当然还有摩托车。1951年,BSA迎来了最大的发展机遇期—兼并了英国另外一家老牌摩托车厂家凯旋,同时还收购了阳光(Sunbeam)、新哈德森(New Hudson)等公司,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厂家,当上了名副其实的摩托车王国霸主。但是,此时危机和隐患已经埋下,新兴的日本摩托车厂家和欧洲豪强开始动摇BSA的老大地位。1960年,陷入财政危机的BSA集团被迫将戴姆勒公司卖给美洲虎公司(Jaguar),自行车部门则卖给了雷利公司(Raleigh)。1972年,财大气粗的锰铜集团收购了BSA,并计划将BSA、诺顿、凯旋重组为新的集团。遗憾的是这一伟大的努力没能成功,BSA、诺顿、凯旋相继倒闭。


接下来的命运可想而知。不久,一个新的NVT摩托车公司匆匆组建,继续生产部分摩托车和摩托车零配件,同时还生产搭载了雅马哈和摩托·莫里尼微型发动机的自行车。因为看到了BSA品牌的巨大价值,伯提·古德曼(Bertie Goodman)和威廉·柯洪(William Colquhoun)发起了管理层收购,并拥有了BSA品牌,继续生产微型摩托车。1986年,由于市中心考文垂发生冲突,BSA将基地搬迁至格劳斯特郡的布洛克雷。1991年,BSA公司与另外一家安多福·诺顿国际有限公司合并,组成了新的BSA集团。但是好景不长,1994年12月,柯洪和杰克森(Jackson)共同拥有的BSA集团又被新的BSA Regal集团接管。1995年起,BSA搬到英国港口城市南安普敦,并于1996年生产出50mL的微型摩托车,随后又限量生产了60年代风格的400mL复古摩托车,主要销往日本市场。1999年,BSA又手工生产出500mL的GOLD SR,供古典摩托车爱好者收藏。此外,BSA还大量生产各种零部件,供应给世界各地的诺顿摩托车收藏者以及古典摩托车修复厂家。


尽管,BSA仍然存在,仍然在发展,但是毫无疑问离它原来的位置——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公司已经很远。今后的路子如何走,仍然是个巨大的问号。


在BSA发展的过程中,诺顿-维利尔斯-凯旋联盟不可不提。20世纪50年代,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厂家的BSA集团继续扩张,但是真正严峻的挑战已经来临。约60年代起,来自日本的竞争(包括本田、雅马哈、铃木)以及欧洲的竞争(包括佳娃、保达高、胡斯克瓦纳)不断侵蚀BSA的市场份额。最重要的是,市场的发展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如轻型摩托车被踏板车取代,超级摩托车的发动机排气量已经扩容至1000mL,技巧型摩托车和攀爬摩托车市场被欧洲的二冲程摩托车一统江湖。此时,BSA对市场的把握开始不再准确,由于此前缺乏长期观测市场以及没有长远发展的考虑,临阵磨枪的BSA应对举措显得不够冷静,错误的市场决策和昂贵的研发项目加剧这一问题的恶化,比如研发和生产Ariel 3就是错误的决策,推出后市场反应平淡,仅此一项损失就达到200万英镑。


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BSA作了不少努力。1968年BSA根据市场流行的口味对他们的单缸、双缸作了一些革新,如增加了时髦的转向灯,将A65分成出口版本和国内版本等,1969年又推出了新的三缸机器“火箭三缸”;同时,BSA开始更加关注蓬勃发展的美国市场,不再过于倚重加拿大市场的扩展。但是,无论是车型更新还是市场定位,此时已为时过晚,由于长期缺乏关注和监测市场发展,没有远见的BSA公司已经是日薄西山。


1971年BSA集团对摩托车部门重组,BSA的小希斯工厂负责生产发动机和零部件,凯旋的梅里登工厂负责装配摩托车,同时开始大刀阔斧地裁员,但是奈何病入膏肓、沉疴难治。1972年后期,BSA集团被锰铜集团收购,与英国另一家老牌摩托车厂家诺顿组建成诺顿-维利尔斯-凯旋公司(Norton-Villiers-Triumph)。由于三个厂家的重组牵涉到大量工人的裁员以及生产基地的合并,这一试图拯救BSA、诺顿和凯旋的做法遭遇到工人们强大的抵抗。凯旋的工人拒绝到BSA的小希斯工厂工作,并占领凯旋工厂组成了工人合作联盟。这场长达2年的对抗导致了两败俱伤:7000名工人失业,诺顿的伍尔弗汉普顿工厂和BSA的小希斯工厂关闭。工人合作联盟则继续苟延残喘了4年,但是同样摆脱不了倒闭的命运。


赛场上的BSA


BSA摩托车以侧置气门和顶置气门发动机为主,特点是可靠耐用,零配件充足以及经销网络比较完善的,且价格适中,适合普通骑手。BSA摩托车同样受到英国一些部门的欢迎,比如Bantam系列受到英国邮政部门的青睐,用于传递邮件;三轮摩托车则受到AA巡逻兵汽车协会的欢迎,用作维修服务的工具车。由于定位普通骑手以及被部门大量采购,以至于BSA骄傲地打出这样的广告:“四台摩托车,就有一台BSA”!


正是因为如此定位,与诺顿相比BSA摩托车不被认为是高性能摩托车,与赛场绝缘。事实上并不完全是这样,以英国的初级俱乐部成员赛事为例,1947只有少数骑手驾驶BSA摩托车参赛,到了1952 年BSA摩托车已经成为主力赛车,1956年更是夸张,整个赛事只有1台诺顿摩托车和1台维洛塞特(Velocette)摩托车,其余的53台全部都是BSA摩托车!


此外,为了在美国打响品牌提高市场销售业绩,1954年BSA 组队参加了戴托纳200,参赛车型包括了单缸金星和双缸流星。这场比赛让BSA大出风头,冠军、亚军、季军以及第四名、第五名以及第八名被BSA摘取!BSA不但在公路摩托车比赛中逞雄,在越野摩托车领域同样取得不俗业绩,杰夫·史密斯(Jeff Smith)曾经驾驶B40摩托车,连续夺得1964年、1965年FIM 500 cc 越野摩托车世界锦标赛冠军。
BSA的著名车型


第一台真正的超级摩托车:火箭三缸


火箭三缸又称为三叉戟,以BSA和凯旋的名义分别销售。尽管火箭三缸在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研发,但是平台更早就已经搭就,即爱德华·特纳(Edward Turner)1937年设计的快速双缸以及次年推出的运动版老虎。正因如此,深谙内情的骑手们喜欢将搭载了三缸发动机的火箭三缸戏称为“一只半老虎”。


1965年BSA推出了最早的火箭三缸原型P1,次年推出了 P2 原型。工程师们想办法让这台750mL的三缸发动机挤出66kW的功率,极速可以达到230 km/h,机车媒体形容为“感觉像飞”。因此,当1968年夏季火箭三缸问世时,骑手们称之为“超级摩托车”,并被认为是第一台量产的现代多缸运动摩托车。火箭三缸推出后就获得了“最佳公路摩托车”之美誉,遗憾的是这一美誉仅仅维持了四周——28天之后,本田推出了高性能、低价格的CB750K,与火箭三缸争夺重要的美国市场。


尽管这台英国的三缸机器没有像CB750K那样匹配5速齿轮箱和电启动,但是凭借出色的发动机性能和稳定的车架,在赛道和市场上享有崇高声誉,获得了众多骑手的拥戴。在正式生产的6年里,BSA 的火箭三缸和凯旋的三叉戟合计生产了27480辆。


长寿命的Bantam系列


Bantam是BSA于1948年到1971年间生产的二冲程摩托车,备受市场欢迎,被认为是“真正英国制造的轻量级摩托车”,累计销售量超过250000台。


最早的Bantam设计灵感来自于德国的DKW RT 125。Bantam家族的第一位成员是D1,随后BD1、D3、D5、D7、D10、D14/4、D175/B175、D175等相继推出。虽然Bantam家族成员的车架 各有不同,但是具有相同的血统,那就是二冲程单缸发动机。这台发动机很有特色,采用了动力-传动系统一体化设计,即发动机和齿轮箱生产时一体成型。汽缸采用铸铁材料,汽缸头则由合金制造;齿轮箱最早设计的是三挡的,后来进化为四挡;较早版本的点火方式是卢卡斯电池线圈点火,后来改为维帕克磁电机。发动机排气量逐步扩大,陆续推出过125mL (D1)、150mL (D3)、175mL (D5),最高速度介于90km/h~130km/h之间。


值得一提的是,Bantam系列还推出过越野定位的车型“丛林人”(Bushman),特点是离地间隙较高,悬挂系统行程较长,具有较强的通过能力,另外一个特征则是将扁平鱼尾式排气管改成标准的圆筒式。“丛林人”仅有300台留在英国本土,标记是发动机系列号的前两位字母为BB,其余的全部售往澳大利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