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试车报告

精致大目标---------凌鹰dx

2007/7/11 23:15:00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过,今年伊始,国家统计部门对04年国民经济增长的总结报告显得相当低调,不象以往,老是重复着有**%的增长之类的话题,莫非,这就是温胡新政求真务实的一种体现?话又说回来,去年城镇居民收入,确实也没有增加多少,而物价却上涨了,相对的,其生活质量指数确实是呈下降趋势的。不过有一样,摩托车的价格却一路下跌,众多摩托车生产商也敢向亮晶晶组合看齐,竞相比起了高台跳水,那些在国内曾经被视为绵羊极品的高级绵羊,刚推出时,几乎要一个受薪阶层一年不吃不喝才可以消受得起,没想到短短的时间之内,售价不到其1/2的产品也可以和它们分庭抗礼了。除非你是想拥有里程碑式的产品,否则,现阶段花大价钱去买一个高级绵羊,同样也是8年强制报废,值得吗?也许有人会大声对我说:值!谁?我的隔壁邻居----棒槌小王。

       好端端的一个小伙子,被人们称为棒槌,那肯定是有不地道的地方,小王是一个发型设计师,平时的衣着造型也入时前卫,似乎所有不良少年的嗜好,在他身上一应俱全,耳朵上打孔,脖子上刺青......种种被常人视为异端的东西,他都乐于尝试。格格不入的是他的父母都是主任/副主任医师级别的高知,所以一提起这个宝贝儿子,二老的气就不顺,棒槌的大号,也是小王的老子口中传出来的。小王这个人花钱比赚钱在行,因此他双亲偷偷摸摸收来的红包,大都也是供他消受,即使是他的那辆黑色的凌鹰dx,当初买回家,小王也没从自己腰包里掏一个大子儿。每每看到他的那辆车神气活现的停在小区里,我心中总是羡慕不已-------要是我也有小王那样的老子,那该多好啊!

      小王的老子令握羡慕,而他的车则令我更加羡慕,倒不是说凌鹰dx比自己的大丁强多少,但如果列位知道该车买回家的价格,说不定也会和我一样羡慕,也许还会恨得牙根直痒痒。到底花了多少钱?答案是全新车4000大洋。事情还要从2000年说起,湖州埭溪有一家金城摩托的配套厂,金城振华摩托,从事专业的摩托总装业务,金城本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如果振华老抱着金城的大腿不放,估计也早断气了,庆幸的是振华的boss还没有蠢到家,员工吃不饱饭的时候,也会在外头找点活来做,99年底到2000年5月的时候,该厂揽到过总装株雅分销浙江的凌鹰的业务,这个消息是该厂的一个高层主管向和他关系非同一般的老王透露的。4000元的内部价格对一个就职于妇幼保健医院的高职称医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需要长时间考虑的数目,不大的代价,却可以了却家里的宝贝疙瘩的心愿,何乐而不为?

      这样的机遇存在着很大的偶然性,要知道在00年,凌鹰dx的市场价格是在18000以上的,当我从小王的口中了解到这个情况,并托他老子在去给弄一个,振华厂的凌鹰已经全部出货了。4000元的凌鹰就这样和我擦身而过,我只能暂且骑着我的老名流,在车市中继续寻找我的新目标.......。

      很早以前,我就说过,象凌鹰这种车,在本地当年是身份的象征,可能延续到现在亦是如此,现在图个便宜实惠的,大都会选择海王星之类的车型,而多花一些银子选清新的,相对还是少数。本地早年上牌的凌鹰,我也接触不少,到现在状态俱在水准之上,当时卖17000-18000的东西,品质还是有保证的,包括我说起过的子弹头,标准版,运动版凌鹰,目前它们还是在各司其职的愉快工作,也就是因为如此,令我在《王者归来》的序言中将凌鹰/迅光列为有资格成为王者的候选之一--------产量大,技术影响深远,品质有口皆碑。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株雅的凌鹰是在台湾迅光125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精致化的产品,迅光125的形象还略显奔放,而凌鹰则比之更加精美而秀气,凌鹰dx则更进一步,是凌鹰系列车型中更加精细,更加豪华的顶级产品,3者的区别倒是很简单,从素面朝天的村姑到淡妆细抹的女郎,再到浓妆艳抹的贵妇,她们之间有多少区别,那么迅光125凌鹰和凌鹰dx就有多少差别----本质相同,装扮各异。


凌鹰dx和同时期的标准凌鹰相比,价格贵了大约1000元左右,在国内株雅厂可能是同一个车系配置分档策略的始作俑者,豪爵的an机头绵羊分adc销售这一招,从根本上就是跟前者学的,只是后者的招数,在理性消费的今天有时候不一定管用。尽管和标准款凌鹰在动力和底盘构造上完全一样(有时候销售商还是乐意将dx说成是进口零件含量更多的机器,但我个人还是觉得那是鬼话),但dx还是在车身配置上和它的同胞兄弟拉开了档次,和车身同色的后置箱在dx成了标准配置(而标准凌鹰是没有的,如果需要,请加钱200),28升的大容量,放置一个全尺寸的头盔没有问题。重新设计的反光镜采用了abs材料,也和车体同色,造型更豪华,在视觉上显得更气派,价格140*2,缺点是一旦受到挂蹭就会破皮而显得破旧,相反标准凌鹰的黑色塑胶反光镜就没有这样的问题隐患。dx的坐垫表层也是重新设计的,其前半部分的表面pu革采用了经过冲压打孔处理的新材料,一则更加透气,二则增加了臀部和坐垫之间的摩擦力,另外还有第三个好处,不过不是经过仔细观察,那是不易体会的:一些包裹得严密紧绷的摩托坐垫,往往会在不经意之间遭到好事之徒用刀片割伤,尤其是象豪迈巡洋舰标准凌鹰那样外表处理光滑的坐垫表面,更加容易惨遭毒手,就象幼儿见到圆球状凸起物就会流口水一样,姑且将这种情况称之为“奶头效应”,而dx前后表层材质不同的坐垫,至少在视觉上有避免这种效应产生的可能。在本地,和标准凌鹰的境遇截然不同,骑dx的朋友似乎都要幸运许多,几个经常接触的dx到目前为止都免除了毁容之痛。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凌鹰的制作工艺,堪称国内同级车型的典范,而dx又将这个典范概念提升到了极致,不论是车身表面的喷涂,还是装配工艺的密合度及材质运用给人的视觉感官,它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车架及其它金属件的连接焊点不露痕迹,焊缝齐整严密,车体外壳的注塑件从质地到连接也没有任何粗糙的感觉。虽说是国内制作的产品,但凌鹰和迅光125一样,依旧可以体现三叶机车优良的做工品质,也就是如此,我才可以认定,凌鹰dx车头挂上三叉标志,是当之无愧的,夸张一点说,dx的制作水平完全可以体现发达资本主义的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工艺。

     凌鹰的经典,很大的原因是它配备了一款在成就上可以和gy6看齐的引擎,ev4引擎是三叶机车的拳头产品,由此而衍生的nap,gp引擎,构成了台湾三叶绵羊引擎的大家庭,阵容可谓壮观。也许有人会问,ev4又会有什么特征呢?和gy6相比又有什么区别?ev4有别于国内常见gy6,该引擎具有一个特别的皮带室空气滤清器,一般常称作cvt滤清器,这个东西可是三叶绵羊的独门武器,在gy6上可是看不到的,由于ev4引擎的构造精密,因此在制作时对机械加工要求更高的同时,其设计先进的传动系也异常娇贵,对通风空气质量要求也比其他引擎高一些,有这颗cvt滤棉,ev4优异的传动输出就有了保证,通常我们说三叶绵羊的动力输出是匀畅顺滑的,究其原因,受益于先进传动设计之同时,有这颗滤棉对空气质量的保证也是其中的一个缘由。

当然,多只香炉多只鬼,崇尚简约的gy6拥趸,往往会对之嗤之以鼻,的确,机车多了一个易耗部件,日常的维护保养也就多了一分麻烦,而且,在gy6派的眼里,ev4引擎好像是并不怎么耐操的,事实的情况也客观存在,在台湾,早年同期上市的豪迈和迅光,到如今还能够服役的,还是以豪迈居多。探根寻由,这些迅光短命的臭虫,还是出现在这个cvt滤棉上,按三叶的官方说法,cvt滤棉一定要定期清理或更换,千万马虎不得,否则很容易引起传动系短命,而这个不起眼的东西却常常被马虎的车友所忽略,更换cvt滤棉,麻烦啊!!因此,ev4引擎不耐操的传言,其实也和这个滤棉脱不了干系,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说了这么多,我想大家对gy6和ev4的区别,应该有一个感性的概念了。没错,相对于gy6,ev4的动力输出更加顺畅匀滑,低噪音,低震动,但保养上略显麻烦,不过保养措施全部做到位的话,ev4和gy6一样,也是耐操。另外,在规格上,ev4的机油交换量是1000cc,而标准的gy6是800cc,虽然ev4的机油容量大一些,可实际上由于构造更精密的缘故,ev4对机油品质的要求往往比gy6更高一些。

       在我看,ev4,gy6,an这三个序列的引擎中,ev4对零部件的加工要求是最高的,gy6则相反,后者对零件精度要求一般,而组装水平就比较考功夫,但这样也有好处,毕竟零件这个入门的关键国内厂家还是应付下来了,虽然装出来的gy6大多数不符合光阳的标准,但依靠国内廉价消费水平的优势,gy6得以在国内迅速普及。ev4就是另外一回事,不合格的零件组装出来的总成只能报废,所以如果金加工水准不够,ev4根本就没有办法去做,而这点恰恰又是ev4在国内不能普及的关键。

       ev4引擎的特征其实远不止上述的这些,在早先国内,ev4引擎的生产厂家之多,尤甚于双阳,我记得在上世纪末,同时上马生产迅光/凌鹰的单位,北有轻骑,南有飞鹰,中有株雅,另外还有玉河与金田也在利用三叶的零部件套牌组装。而国内光阳的豪迈在鼎盛时期,制造商也只有珠峰,麦科特,光南和常光4家而已。不但如此,值得进一步回味的是,组装ev4的这些个厂家,其技术水准参差不齐,但做出来的东西却都在水准之上(仅限于早期产品,新近的东西由于在下接触不多,所以不敢妄下评语),究其原因,我觉得ev4引擎除了对金属加工件的精度和强度有一定要求之外,可能对装配工艺的要求并不过分,因此,只要有能力保持充裕的进口零件供应,即使一些水平有限的厂家,也可以让ev4从流水线上源源不断的生产下来。但优质的零部件不是每个厂家都可以独立生产的,一旦国家加大了打击走私的力度,切断了ev4零件的进货源头,能力差一些的厂家就只有停产或转型,因此。近些年还有能力生产ev4的单位就只剩下两个半,株雅算是一家,靠的是自身实力,飞鹰算是一家,靠得是台湾三叶oem供应商的身份,轻骑算是半个,该厂如今还在生产的qm125-t4,依旧还可以保持一些迅光125的血统和水准,它靠的是国家对大型国企的扶持政策。

顺畅的动力输出加上传动与初始动力精确细腻的配合,无疑是ev4最大的特色,另外ev4(包括gp,nap等衍生品种)的数据标示也显得相当保守而有分寸,比如这个凌鹰dx,其车架上的标定功率只有4.5kw,而实际上,该车的最大输出有将近7kw的实力,这个特性,不由得我想起自己在98/99年玩过的一款二手金嗓子(accuphase)a-50单声道功放,从表面上看,a-50的输出功率只有50瓦/8欧姆,但扮猪吃老虎,该功放竟然可以将著名难伺候的dynaudio contor1.8音箱收拾得俯首贴耳,要有这样的能力,没有200w的实际输出是根本做不到的。也正是如此,使我有意无意的时常把ev4和accuphase----这个日本高级音响的代表相互联系起来,于是爱屋及乌,对ev4引擎也有一种潜意识上的偏爱。

      话又说回来,ev4毕竟只是一个125排量的引擎,它还是摆脱不了排量决定性能的天限,就象金嗓子a-50,虽然推丹拿全能1.8的时候有板有眼,可后来我将家里的音箱换成大头佛(b&w n802),再用a-50做放大就力不能及了。凌鹰dx也一样,引擎排量的限制决定了它在80km/h以上的速度时,输出不可能过分强大,中段的紧急加速也略显迟钝。再横向的和同级别的豪迈比较,会发现前者的中段扭矩也有所欠缺,如果同样满载负荷,以50km/h的速度巡航,在豪迈面前,凌鹰其实并没有多少性能上的优势,《蒙古马》中迅光的尴尬,同样也适用于凌鹰,去年国庆,小王和我一起去了安吉大竹海,鹿塘线是湖州到安吉的必经之路,路况是不错,少有蜿蜒曲折,不过穿越丘陵地带的公路不免有较大的起伏,在这样的路面上工作,凌鹰中速扭矩偏弱的劣势无形中象被放大镜放大了,我自己的车被孙行者借去装单位分发的福利,所以出行的工具是他的信天翁,另外有几个豪迈和超人也在此列,和信天翁这个凌鹰的同界大师兄比,后者的中段输出差着不是一点半点,就是和豪迈比,凌鹰在上坡时也显得有些疲软,虽说豪迈看上去走的也比较吃力,声音也声嘶力竭,但还是可以勉强跟上信天翁和超人,而姿态优雅的凌鹰dx却总是拉在最后面,如果不是豪迈的制动性能有缺憾,下坡时需要小心谨慎,这样凌鹰才有机会跟上大部队,否则的话估计50公里以后,凌鹰就可能被甩远了。

       其实,这样的现象不止是凌鹰和迅光有,太座的风光sv虽说引擎已经进化到npa,但中速扭矩不足的现象还是存在,这是否是三叶125级别绵羊的普遍特征,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凌鹰dx的道路综合性能和其同胞兄弟没有什么不同,它依旧保持了凌鹰系列车型精确平衡,宁静细腻的一贯特色,启动以后,引擎怠速工作安静而平稳,但不要指望125cc的单缸引擎在怠速运转时有令硬币直立的平稳度,将手放在车把上,还是能够感到车体有一丝轻微震颤,不过横向比较,这种共振是非常轻微的,同级车型能做到这点的实在寥寥,印象中三阳小风速在怠速时也可以如此宁静,而一旦上路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起油门上路,凌鹰dx的爆发力会让你大为吃惊,即使用小行程的油门起步,骑凌鹰也会得到极强的推臀感(注意,只能感受到臀部被外力作用而快速前移,dx的前座没有靠背可以支撑,所以推背感就无从说起了),而引擎的运作却依旧宁静稳当,对此,没有接触过凌鹰的朋友在初次上路前可要作好思想准备,否则,你可能被凌鹰迅猛的起步弄的不知所措,要知道,同样可以快速起步的战舰或者豪迈,它们的加速平顺度可远没有凌鹰那样从容。遗憾的是,凌鹰的这种起步优势在50-60km/h以后,就再也得不到延续,该时段以上的加速,凌鹰逐渐趋于平淡,可能这样也有好处,中段以后的加速更倾向于舒适性,那沉稳的底盘让你时刻感觉你是要赶着去处理重大事件,而不是去追求生死时速般的亡命快感。



真是由于凌鹰的这些运动特征,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它是一个具有50%运动血统的绵羊。但如果仅仅凭借相对优异的起步性能,就有上述的评价,很难令人信服,毕竟运动性能的体现不光光是表现在加速度上,转向的稳定性和对付弯道的能力,也是考量凌鹰是否过关的一个因素。凌鹰的双配置后避震,在95/96年的时候,国内并不多见,就制造成本来说,两跟避震无疑比一跟高一些,然而,这样设计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论是过弯车身侧倾还是遇到突如其来的颠簸,车架的受力点由一个分散为两个,受力更加均衡,稳定性也大为提高,也正是这样,才可以使凌鹰的转向稳定能力有超高表现,只要轮胎的抓地性能足够,一般极少会遇到车身漂浮或侧滑的现象(小王的dx原厂轮胎是樱花,抓地性能一般,后来换了一对倍耐力,表现连升几级,建议拥有该车的朋友也更换抓地能力更好的轮胎,这样才可以让凌鹰稳定的底盘用更大的用武之地),而且,dx的后避震调教的软硬适中,既不会太过于柔软,保证了操控性能,又不会过硬,兼顾了骑乘舒适性,看得出,该车在出产时有可能针对国内的路况进行了改良,效果令人满意。尽管在一些严刻的路面行使,凌鹰的底盘还是有一丝凌乱,可无论怎么说,能做到操控和舒适性兼而得之,还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相对的,同厂更高级的巡鹰在这点上就不及凌鹰,前者似乎更适合稳定巡航而不是持续绕弯,和它相对平淡的转向性能比,唯一令人激动的是它豪华的空间优势。

        安全性能是人们历来关心的话题,对绵羊来说更是如此,不要以为绵羊有相对温顺的外表就认定绵羊的安全性比档位车更高一些,实际上,真的发生意外,绵羊的安全感并不见得好一点。凌鹰的制动系统很大路,采用了常规的前碟后鼓配置,前面180mm的碟盘配备了一个单活塞卡钳,后轮的制动鼓也是普通的130mm规格,看上去这样的配备也是平淡无奇,但它的制动效能却令我满意,前碟尺寸不大,卡钳也是单个的,但由于制动活塞直径大,咬合面积和一般的单卡钳比也大不少,所以制动的力量还是处于水准以上的。我曾经测试过小王的这台dx,以40km/h的初速进行制动,车身姿态从容,车头也没有过度点头,同时车身的稳定性同样控制得不错,减速时的优雅身姿,不但给驾驶者,也给旁观者带来充足的踏实感。制动距离在4.5-4.7m之间,对一个用于日常代步的绵羊来讲,有这样的成绩应该可以放心无忧了。

         凌鹰的经典,很大的原因还在于它是众多国内机车制造商的效仿对象,和大鲨豪迈一样,凌鹰也是国内被仿冒得最滥的一个车型,不知道国内有几个厂家可以理直气壮的站出来大声说:我们没有仿冒凌鹰!而这又从侧面证明了凌鹰的影响力。从另一层面来看,凌鹰也是国内大多数机车制造商共同认定的竞争目标,那些仿制的“猎鹰”“火鹰”都是唯凌鹰马首是瞻,以挂上一个“鹰”字为荣,而这样的所作所为,又在无形中给凌鹰套上了一个神奇的光环。但仿制毕竟还是仿制,在国内,论制作工艺和质量品质,能达到凌鹰一样水准的仿冒车,我还是没有发现。不可否认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仿冒车多了不仅仅是凸显了凌鹰的经典,其带来的副作用也是很明显的,仿制车的泛滥,使“没有鲜明特色”成为一些追逐个性的车友排斥凌鹰的一大理由,这样的情况在我们身边或多或少都是客观存在的。上述的排斥理由和仿制品的廉价蚕食,多少使凌鹰丧失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否则,株雅厂以后也不会用世纪和清新来于之应对。有一点不可否认,虽然如今的凌鹰面对的市场竞争压力很大,但株雅厂对凌鹰这个相对老龄化的产品还是信心十足,该厂到目前为止,卖得最火的125,还是凌鹰。也许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凌鹰依旧是一个热门产品,在我来看,它是国内为数不多用心制作的东西,凌鹰结合了三叶同厂更高级产品的设计理念,即使现在,依旧可以当之无愧的继承国内125代步绵羊之王者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