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终于能上牌了!五分钟初步认识“倒三轮”摩托车

2018/1/23 9:29:00

倒三轮(Tilting three-wheeler)”,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它不属于常规概念的三轮车,是一种能够通过特殊装置来实现汽车与摩托车融合的新形态。即部分车体可倾斜+部分车体不倾斜。

Tilting three-wheeler(倾斜的三轮车)这个概念被运用到摩托车上,可以追溯到1966年由Ariel Motorcycles研发生产的Ariel 3。这是为了加强常规摩托车的载物能力和载物稳定性而衍生出的产品。

▲ Ariel Motorcycles Ariel 3

由于Ariel 3在市场上的失败,1970年,Ariel Motorcycles将专利转卖给本田后,就有了我们熟悉的HONDA Gyro。

▲ HONDA Gyro

到了2006年,比亚乔推出MP3这款采用“前两轮+后单轮”组合的速克达时,Tilting three-wheeler又有了新的改变。在保留摩托车操作原理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个前轮来加强全车稳定性。

▲ 比亚乔 MP3

此前,这种倒置三轮形态的摩托车都无法在中国大陆地区正常上牌,因为不符合国家2012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的相关规定。

不过,自2018年1月1日起,2017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开始实施,倒三轮摩托车在大陆地区终于有了合法定义。

▲ 图为GB 7258-2017关于正三轮摩托车的描述。内容中加入了倒三轮摩托车的结构描述和功能定义,使倒三轮摩托车具备上路行驶的合法权益。


▲ 图为GB 7258-2012关于正三轮摩托车的描述。


有了国标的支持,不仅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海外品牌的“倒三轮”产品进入市场,国内厂家也可能会对摩托车产品线做出新的改变。

以2018年将进入中国市场的意大利倒三轮品牌ADIVA(亚帝发)为例,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倒三轮(Tilting three-wheeler)”的特点和优势。

大家都知道,摩托车在过弯时都必须使车身倾斜。而在倾斜状态下,决定行驶稳定性的一部分因素就取决于车轮和路面。对于常规两轮摩托车来说,前轮不仅是导向的存在,也是最容易引起转倒的一个部件。若车身处于倾斜状态时,前轮失去抓地力就能在瞬间瓦解全车稳定性。

而“倒三轮”摩托车在常规基础上增加一个前轮,使前轮能够在任何时候都具有两倍的抓地力。

▲ ADIVA  AD3

两组前轮在前悬架部分则采用一种平行四边形的连接形式与中心转向臂相连(不同车厂的做法或许存在差异),部分车型还能够使两组前减震相互连通。当过弯时,前轮一边压缩,另一边则自动撑开。

如此设定可使车辆在通过不平整路面时,骑乘感受还能接近于“如履平地”。两组看似相互独立的前轮,同时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ADIVA  AD3

在停车方面,部分车型还能通过驻车拉杆实现“无车撑停车”,使摩托车也能像汽车或常规三轮车那样,随走随停。不用担心因外力而影响车辆停放的安全性,大力都推不倒。

▲ADIVA  AD3

也因为此,目前仅有“倒三轮”产品的几个厂家在做宣传时,除了强调骑乘质感与常规两轮车型没差异外,更多的还是宣传“倒三轮”这种车型的行驶安全性。

此外,意大利品牌ADIVA(亚帝发)在其AD3这款车型上,还增加了折叠式硬顶、加大风挡和雨刮器。将汽车上的许多概念融入了摩托车,在保证摩托车能够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同时,又加强了其实用性。

并且后尾箱的容量不会因为顶棚而有过多减小,最多可放下两顶全盔和一顶四分之三盔。

介绍到这里,相信摩友们和小编一样,已经非常期待“倒三轮”摩托能快点进入国内并顺利上牌,以便早日领略这份独特的驾驶体验。(没有D本的摩友需要增驾,交警蜀黍不看技术,只认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