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深扒摩友买车六大心态党派

2017/1/17 11:00:00

2016年一整年,我们看到了市场上涌现出各式各样的摩托车。不论是进口、合资还是国产,各大厂商都在不遗余力地为我们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这对于目前并不景气的摩托车行业来说,绝对是一股正气。

但是,每当我们发布新车资讯时,总有这样一拨人在强烈吐槽。比如:

“小排量看不上!”
“单缸车看不上!”
“才双缸,声音没有四缸好听!”
“怎么没有倒减?”
“怎么没有ABS?”
“怎么不是水冷的?”
“轮胎太细了!”
“……”

每每看到这些,都令人感觉可笑。

“排量党”是最让我无语的。

小排量就不是摩托车吗?谁不是从小排量开始玩的。汽车你就知道小排量,轻便、省油、好开,难道摩托车不是如此吗?学走路也是一步一步学起,难道你一落地就会跑了吗?

总有些自以为牛逼哄哄的人,口袋有两片钱就自抬身价。车还没学清楚怎么骑,就买辆大排量出来装逼,还总歧视人家小排量。要我说再大排量、再拉风,到你手上你没技术也骑不出应有的性能,而且容易出事。

小排量车子相对来说动力小、轻便、好操控,对于新手入门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它不像大排量车给人以压迫感,在操作失误时所剩下的容错空间也比之大上许多。所以才会有所谓的“入门级”这一名词。不要真的以为“排量才是硬道理”,你先驾驭的了再说话。

“多缸党”就更加搞笑了。

似乎在他们看来,引擎气缸越多就越好。事实上,不同缸数的引擎都有其相对的优点、缺点。比如说大家现在最排斥的单缸,缺点显而易见就是振动大;但优点也同样明显,造价低、质量稳定、维护简单、低扭强劲、耐久度强。而多缸给大家的感受就是逼格高、提速快、声音好听;但它同样也有缺点,造价高、维护麻烦、故障易发以及笨重。

而气缸数往往也和排量挂钩,大排量车型为追求运行品质,大多会使用多缸来平衡;而小排量车型主打的就是轻便实用,单缸便是最佳选择。当然,根据使用环境以及市场定位的不同,厂商也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比如越野滑胎车追求的是低扭,所以单缸成为不二之选;而仿赛车则根据不同排量需求来选择缸数,如小排量用单缸、中排量用双缸、大排量用四缸。

“配置党”也同样逗比。

看到倒减牛逼,你就觉得正减一无是处了吗?没有ABS你就不敢刹车了吗?没有水冷就真的不行吗?前碟后鼓就不是刹车吗?

不要只看到倒减的颜值就忽略其适用性,相对来说,正减虽然路感和震动过滤不及倒减,但良好的舒适性却是正减最大的优势。所以那些追求舒适性的车型总是对正减情有独钟,而运动车型则基本专宠倒减。一般来说,倒减维护麻烦、造价高昂,但为了因对市场需求,有些厂家则盲目的使用倒减来增加产品卖点。往往在这时候,商家的本性就展露无疑了。一辆只卖几千到一万出头的车,怎么可能配置品质过硬的倒减。而降低制作成本后出来的倒减,且不说质量如何,单就减震表现就对不起倒减这张脸。

“ABS党”也同样如此。

ABS制动防抱死系统虽然并未在摩托车上全面普及,但欧洲部分国家则出于车辆安全性考虑,强制要求原厂配备ABS。而我们国家,直到2015年才首次出现了国产带有ABS的摩托车。经过两年的市场检验,似乎大家对ABS有些过度崇拜了。我并不否认其防抱死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但在以前没有ABS的年代,难道大家就不敢用刹车了吗?

再者,ABS属于电控单元,通过电子传感器来启动。凡电子控制的系统,就会有介入超前或延迟、突发故障等隐患。且不说摩托车ABS技术还未完全成熟,就算是已经成熟的汽车ABS也讲不清哪天突然亮故障灯。

虽然有ABS确实能够给你带来刹车信心,但过分依赖是绝对不可取的。别以为不会抱死就玩命刹车,要是ABS介入延迟,你就尴尬了。

前碟后鼓的刹车配置也同样如此。虽然前后碟刹在逼格上高出一筹,但作为辅助刹车的后刹来说,它主要负责的是稳定车身和调整路线的作用。所以说,够用就行。当然了,前碟后鼓这种刹车配置主要也还是集中在小排量车型上,对中大排量车型就显得不够用了。

“水冷党”就更好说了。

在不追求压缩比、高功率的引擎上加装水冷,绝逼是逗比行为。水冷在散热效果上确实是最好的,但维护麻烦、造价高昂、易发故障等问题也无法避免。所以,不必过分强求。

“轮胎党”是怎么想的?

轮胎宽窄目前也成为了很多人吐槽的地方,因为有些人觉得宽胎稳定性好,也有人觉得宽胎足够大气。但事实上,轮胎的宽窄度和轮胎扁平比是密切相关的。轮胎越宽,相对其扁平比也就越大,与地面接触面也同样增加。厂商在设计车型时,根据定位、排量、用途的不同,来配备不同规格的轮胎。前轮主要负责导向,追求灵活性,因此前胎都会比后胎来的更窄、更尖一些;后轮则主要负责承重、稳定车身以及动力,所以后胎会相对宽一些、扁一些。而后胎往往成为大家吐槽和改装的焦点。且不说法规严禁对轮胎尺寸进行人为改变,在不考虑扁平比、配重比等因素下盲目加大轮胎尺寸,只会造成车辆操控笨重和油耗增加、动力丧失等结果。

以上这类吐槽基本都是针对国产车型的,对于进口车,基本上都是那句“太贵了,买不起”。而面对合资车型则更多的是抱怨,抱怨其不思进取,永远只做整容手术,却不用心研发。对此,我也不好说什么,毕竟都是一群不骑摩托车的人在造摩托车。加上合资车长久以来对于品质上的保障和低端用户积累,他们更多的是生产作为交通工具的摩托车。对于玩乐型摩托车,尽管目前已经有合资厂推出玩乐车型,但种类有限,升级缓慢。不过,相信在未来,国内市场大好的时候,合资厂也会推出更多的适应市场需求的车型。

说了这么多,我主要想告诉大家每辆摩托车生产出来都是不容易的,它凝聚着所有研发人员的心血,就像孩子一般,没有人会愿意看到自己家的孩子被别人各种评头论足、说三道四的。

当然了,世事无完美,任何一样东西都有其好坏两面。有人捧,自然也有人批;有人批,才会有进步。由于大环境因素、缺少摩托车文化以及产业转换起步慢等原因,导致我们无法像国外那般玩车自由,可选车型众多。但近年来,国内摩托车企业的快速兴起以及上牌政策的放开,使我们能够看到各种排量级别、各种定位不同的车型出现,希望大家今后能够理性看待这些摩托车。

虽然国内厂商大多还处于模仿和逆向开发阶段,但对于起步较晚的我们来说,闷头创造倒不如合理借鉴,至少这是降低研发成本和快速适应市场的捷径。尽管我们暂时做不到绝对意义上的技术成熟和稳定,但进步和努力基本上是有目共睹的。

因此请大家不要再恶意吐槽我们的国产摩托车,理性建议才是促进发展的有效方法。而那些自己就定位不准,导致造出搞笑车型的厂商,我们也不必多费唇舌,惨淡的销量已经能够说明一切了。

但是,对于那些只想着卖车赚钱,靠着投机取巧造车的厂商来说,我绝对是带头吐槽的!你们自己有测试车手,你们的研发人员最开始也能够意识到一些问题所在,但却拿我们消费者作为小白鼠来检验产品,简直毫无工匠精神可言。

家国外厂商对于售出车型出现批量性质量问题,要么全面召回,要么免费更换问题部件。你们呢?要么置之不理,要么金钱公关

也难怪,人家是一个批次出现同一种问题;你们却是十辆车,辆辆问题都不同。完全不拿消费者当回事,一次次的践踏着我们对你们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