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购车常识

摩托消费者三种“病”如何选购摩托车

2007/8/17 21:42:00

6月中旬以来,车市版刊发了《配件过三手,价格翻跟斗》、《豪江五年未亮剑》等文章,从维修、销售、产品等多方面多角度挖掘行业的猛料,让消费者看清行业真实的样子。知情就是力量,从消费者的一片哗然到厂商的怒气冲冲,车市版触摸到了行业的“脓疮”,并挤出了一些“脓血”,但离“病除”还有些日子。

近日,有不少经销商、维修师傅致电记者,申冤的,诉苦的,谩骂的,表扬的,意见纷呈,但他们有个共识很重要:事到今日,消费者就没有责任吗?

车市版一直站在消费者角度,向他们推荐品牌,介绍车型,传递用车养车知识,却很少反思消费者的问题。这次,车市版就给消费者看看“病”吧。

病一:

障眼伎俩 小心上当

症状:消费者看不清品牌哪个好,好在哪里;分不清厂商哪个坏,坏在何处。

病理分析:城市消费者也好,乡镇消费者也罢,对品牌不要说有深刻见解,连皮毛都知之甚少。他们甚至把五羊—本田豪爵铃木当成进口车——日本生产,中国销售。摩托车由军用转为民用20多年了,民众却一问三不知,这是见识上的“白内障”!

消费者的无知,让居心叵测的厂家乐了一把,趁机浑水摸鱼,方法有两种,一是傍大款,这又分两种形式,要么是品牌命名与知名厂家靠近,例如豪爵成功后,以“豪”字命名的品牌一大把;要么是产品命名往“日本”身上靠,记者在市场上常见“铃目”、“川骑”,这是厂家利用汉语谐音做文章。二是故弄玄虚,例如同一型号产品,其配套、质量、功能是一样的,但某些厂家为了拉长产品线,故意把尾部稍微调整一下,就称这是“升级版”(如果没有零配件的改进,所谓的升级是空的——记者注),并把价格提高几百块。还有把发动机、贴花或车身的颜色改变一下就提价的。

厂商的低级把戏,只要消费者稍有摩托车方面的常识就能一眼看穿。之所以被骗,那是因为消费者患了“白内障”,分不清真伪好坏。

药方:通过多渠道了解摩托车知识,多了解品牌的发展历史。

病二:

短视悭钱 得不偿失

症状:医学解释近视就是远视力减退,这与摩托用户选择价低质劣品牌的“短视”行为十分相似。

病理分析:消费者购买低价位车的理由很简单,省钱,而且质量还过得去。事实上,说这话的多是cg车主。该车型配套体系成熟,各家产品质量相差不大。然而,论到刀仔、太子和女装车,小品牌和大品牌的差别就大了。

很多消费者把第一次交易的低价理解成省钱,而忽视了很多隐性成本,例如维修费用和油钱。记者采访维修师傅得到一个数据,一台品牌车约5万公里返修一次,而杂牌车仅为1.5万公里,按1万公里/年的里程换算,品牌车一般5年才可能会出现问题,而杂牌车1年半就需要维修了,因此,以5年为期,杂牌车比品牌车要多花维修费用约1800元。其实,维修师傅的说法是非常谨慎的。前不久,英德陆先生致电记者说,他的车刚走了1800公里就爆了轮胎。

品牌车较杂牌车省油,其经济油耗约为1.9升/百公里,比杂牌车节省燃油达10%,差不多可节省100元/年。换言之,这些隐性成本抹平了杂牌车与品牌车的差价。从长期来说,买杂牌车不但省不了钱,还带来维修的麻烦。

药方:买明码标价的品牌车。

病三:

小病不急 大病要命

症状:小病拖着不去看医生,慢慢发展,常常突然恶化,形成危重急病,甚至要了命。摩托用户骑早该报废的车辆,得过且过,结果酿成大祸。两者皆因心存侥幸而铸成大错。

病理分析:摩托报废期限为十年,但很多奔走在大街小巷的摩托,其使用时间早已超过十年。6月末,记者在徐闻赤岭村采访,见到村民刘某的嘉陵70cc破旧不堪,车子不要钥匙也能打得着火,车身四处有“伤痕”,线路裸露在外,跑起来全身发抖。据刘某说,这车有十四年历史了,见它还能跑,就懒得换新车,平时车坏了,他就去维修一下,接着用。

据了解,过了报废期的摩托,最容易发生事故,或油箱漏油起火爆炸,或车子掉链翻车,或刹制失灵酿成车祸……

药方:摩托过报废期,应及时更换新车,不要贪图一时之便。(